一、【日期】12月13日 sunny打卡
【书名】《捕捉儿童敏感期》
【作者】孙瑞雪
【阅读时长】30分钟
【摘抄】1.儿童需要爱,终究的目的是走向全然的人格的独立。但表现形式却是占有和依恋。这往往会使父母误解儿童,认为儿童黏人,太不独立了。对妈妈爱的依恋,是为不再依恋妈妈的爱,为离开妈妈做准备。
2.给孩子说“情话”,怎么说都不为过。
【心得】有些父母认为向孩子表达爱,会宠坏孩子。如同中国早期的很多父亲,他们都非常吝啬对孩子表达爱,甚至为了树立权威,会刻意与孩子保持距离,营造严父的形象。我们都遇到过孩子“吃醋”,这时候有些家长会指责孩子自私、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分享。这其实是孩子正在经历情感的敏感期,是“占有”敏感期的一个延续。这个时候要充分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经常给孩子说“情话”,让孩子获得足够的爱。一旦获得了妈妈的爱的满足和依恋的充分回应,孩子就会迈出独立的步伐,他的身心就能健康成长。
【日期】12月18日 sunny打卡
【书名】《捕捉儿童敏感期》
【作者】孙瑞雪
【阅读时长】30分钟
【摘抄】1. 几乎所有的妈妈在孩子“走的敏感期”出现时都有一个深切的体验:孩子总是充满热情的走着,而我们却疲惫不堪的跟着。
2.孩子一旦学会了自己走路后,他的世界就发生了变化。他的活动不再必须依赖于成人而进行,同时他的活动范围也迅速扩大。
心得:当儿童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一件事上,并发反复重复这件事时,我们知道,这就是儿童的敏感期。孩子处于走的敏感期时,许多成人选择抱着孩子,而不是让孩子按着自己的步伐和节奏去活动,去探索,这就剥夺了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长的机会,也阻止了孩子靠自己的努力走向独立的脚步。
二、【日期】12月19日 sunny打卡
【书名】《捕捉儿童敏感期》
【作者】孙瑞雪
【阅读时长】30分钟
【摘抄】1. 秩序的破坏会给儿童带来不安全感,思维的混乱、感觉的混乱、情绪的混乱、心理的混乱,儿童不得不把精力转移到对无秩序环境的抗争中,不得不浪费生命成长的时间。
2.一个孩子在秩序的环境中长大,会形成程序意识、规则意识、独立意识和契约意识……这样的孩子成人后,就成为一个有秩序的社会人。
心得:秩序的敏感期到来时,我们应保护儿童、理解儿童、尊重儿童、协助儿童,尽可能给儿童提供一个有秩序的外在环境。一旦儿童有了良好的秩序感,自我的形成就成为可能,内在就是和谐的。
三、【日期】12月20日 sunny打卡
【书名】《捕捉儿童敏感期》
【作者】孙瑞雪
【阅读时长】30分钟
【摘抄】1.孩子处于日常语言建设的敏感期时,在这一时期他总是不断地模仿成人在生活中的常用口语,并不断重复练习这些口语。
2.模仿是指孩子重复原型所显示的行为,表明儿童的心智已经发展到领悟和掌握某行为背后的能力的时候了。
心得:在日常语言建设的敏感期,儿童模仿口语,练习口语,感觉语言的音韵,并不断重复使用语言,在使用中把语言内化,这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方式。家长或老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口头语言,要说文明的、规范的、准确的、富有美感的口语。
四、【日期】12月21日 sunny打卡
【书名】《捕捉儿童敏感期》
【作者】孙瑞雪
【阅读时长】30分钟
【摘抄】1.蒙特梭利在其《教师守则》中首先提到:“未经儿童允许,教师不能触摸儿童。”可是成人总是控制不住自己,在向孩子表达情感时忍不住要拥抱、亲吻、触摸儿童,而往往未考虑儿童的自身感受。
2.食物要完整,厕所要干净、苹果要光亮和最大,衣扣不能掉一个……是每一个孩子都要经历的。这是孩子处于审美的敏感期。
心得:如果大人能理解了孩子细腻、追求完美的心,把孩子的要求当做关乎成长、关乎品质形成的一次机会,尽可能用心去体察孩子的每一次不满,我们就能理解孩子,并用适当的方式去帮助孩子。
五、【日期】12月22日 sunny打卡
【书名】《捕捉儿童敏感期》
【作者】孙瑞雪
【阅读时长】30分钟
【摘抄】1. 儿童在一出生时,他是没有自我的,他和世界是浑然一体的,儿童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在这个建构的过程中,最初儿童是通过占有属于自我的东西来区分自己和他人的,当儿童占有了自己的东西,当这个东西完全属于他时,儿童才能感觉到“我”的存在,这也是儿童的自我诞生的标志。
2.家长常常会给孩子贴标签,认为孩子占有自己的物品,不愿意与别人分享是一种自私的行为。实际上这个时候的孩子跟自私是毫无关系的。
心得:家长要区分清楚自我和自私的关系。自私指的是利益上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选择了损害他人的利益,而满足自己的利益,这样的情况才叫自私。自我指的是一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情感、心理和意志的需要行使自己的计划,支配自己的行为。父母应该满足孩子占有自己物品的需求,不要谴责孩子的行为,这样我们就给了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这是儿童建构自我的开端。
六、【日期】12月24日 sunny打卡
【书名】《捕捉儿童敏感期》
【作者】孙瑞雪
【阅读时长】30分钟
【摘抄】1. 追求完美是孩子的天性,当然也是人的天性。它从儿童时期开始出现,保护它就是保护一个追求完美的人。
2.成人不会把有瑕疵的苹果看成是不完美的,但是成人依然会对一个接近完美的苹果惊叹,会为一个接近完美的自然对象或艺术作品感怀。儿童追求完美,表明儿童的精神世界开始走向丰富和深入。
心得:事物的完美是随着观念的发展而发展的,儿童认为不完美的事和物,在成人那儿可能具有美学特征,比如残缺的美。但对完美事务的感觉,对规范事务的感觉应该留存下来。只有这样,儿童的心中才会有标准,他才会追求事物的完美、和谐、规则,并为此忘我地工作。每个理想主义者都具备这样的品质,它成就了艺术家、科学家、优秀的教师和各行各业出色的人……
【日期】12月25日 sunny打卡
【书名】《捕捉儿童敏感期》
【作者】孙瑞雪
【阅读时长】30分钟
【摘抄】1. 有一次,班上老师告诉我,最近强强要把自己的尿带回家里,如果找不到装尿的东西,他还会憋尿。我告诉老师:“告诉家长,孩子最近到了占有的敏感期,建议家长给孩子准备一个容器,让孩子可以把自己的尿装上,这样孩子就不会因为不能保有自己的东西而排斥上厕所尿尿了。”家长也非常配合学校,为孩子准备了一个盒子,孩子每次都要把尿尿在盒子里,然后再把盒子带回家里。
2.有一段时间里,强强要把自己的眼泪也带回家里。有一次,他的眼泪留在老师的衣服上,非要老师把衣服脱了,后来老师想了一个办法,用纸巾把流在衣服上的眼泪擦了一下,再让孩子把纸巾带回家,孩子才愿意。
心得:看这本书,我发现6岁以下孩子的所有行为好像都可以用敏感期来解释。有些孩子的行为在成人看来完全不能理解。也必须帮助孩子达成。否则,有可能会导致孩子的占有欲成为一种心理障碍。看到摘抄里的内容时,我在思考孩子的装尿、把眼泪带回家的行为也要完全接纳吗?对婴幼儿的行为难道不应该适当的立一些界限吗?
【日期】12月27日 sunny打卡
【书名】《捕捉儿童敏感期》
【作者】孙瑞雪
【阅读时长】30分钟
【摘抄】1.儿童和成人不同,成人大都有这种心理:别人的闲事不管。而孩子天生就有内在的秩序感,他喜欢遵守规则。
2.儿童出生几个月后就有秩序,他会因为坚持秩序达到执拗的地步。一旦儿童建构了良好的秩序,就会自主地维护它。
【心得】儿童遵守了内在的秩序,对环境的秩序就变得确定和明晰起来。就有了心智的秩序,使得儿童信任环境,维护环境,相信自己能和环境交流。
【日期】12月28日 sunny打卡
【书名】《捕捉儿童敏感期》
【作者】孙瑞雪
【阅读时长】30分钟
【摘抄】1.儿童是通过物品来发展的,或者说儿童是通过消费物来发展的。儿童必须首先拥有物品,才能消费这个物品。
2.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自己的东西给不给别人自己有决定权,拿别人的东西要征得别人的同意。这是儿童交往的主要原则。教师一定要帮助儿童建立这个原则并形成秩序。
【心得】随着孩子长大,他们必然开始喜欢和他人分享物品,这是一种成长的规律,但在此之前,儿童的物品应归他自己所有,不能强迫他放弃自己的东西。也要告诉其他孩子学会尊重他人的拒绝。
【日期】12月29日 sunny打卡
【书名】《捕捉儿童敏感期》
【作者】孙瑞雪
【阅读时长】30分钟
【摘抄】1.你是否可以尝试着把孩子自身和孩子做的事区别对待:你是爱孩子的,但你不喜欢他这样做。让孩子感觉到这点,孩子就会安心和有勇气面对自己的行为。
2.孩子常常不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一旦他们意识到,自己就会反省。孩子有自我反省能力,老师要耐心等待孩子改正错误,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然过程。
【心得】儿童是在犯错误和改正错误中成长的。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要有耐心,并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孩子就会使用正确的做法而放弃错误的做法。这个是正常的良好的成长模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