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余秋雨散文》所感

作者: 峡溪飞瀑 | 来源:发表于2017-08-30 23:13 被阅读7次

很少有人如此探究中国文化的,把中国文化当作一门学问来考究,而考究的形式本是就是文化的一部分,这足以显示余老的文化底蕴。刚开始捧起这本书觉得有些晦涩,我觉得完全可以作为一门大学选修课程,与我八竿子打不着的。但是余老对中国文化的脉络从整体上进行把握,从具体现象进行分析,这种思维方法应值得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学工作者学习。如果我们对教材也能这样去分析,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中国文化的脉络有一个体系的把握,这便是无用之用了。

文人自古以来的命运都是悲惨的,说悲惨可能有些过火,但是他们大多是不幸。如果没有深刻的体验是写不出轰轰烈烈的作品出来的,对于他们来说,文学不仅仅是一种兴趣爱好,更是一种精神寄托。余老在《唐诗几男子》中说:“在巨大的政治乱局中,最痛苦的是百姓,最狼狈的诗人。”诗人为什么狼狈?我同意余老所说的敏感,但不同意他说的自信和幼稚。自古文人对于社会的建构从来就是乌托邦式的,他们的心中有一个不可亵渎的精神家园。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他们豪情万丈,从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到杜甫的“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再到王维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正如余老所说:“一群男子,一路辛苦,成了一个民族迈向美的天域的里程碑。”

余老笔力所触既关注名垂千古的名家名篇,又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精神世界。光是名家名篇不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全部,民歌民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便是这一类的作品。但我感受最深的清代前期的山西人民的《走西口》,之前我回媳妇老家山西时发现有许多人的手机铃声是“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一开始我觉得好笑,觉得他们好土。我以为他们是看了电视剧《走西口》之后觉得那个小妮子声音好听然后留下。但是我仔细一想不对,三四十岁的人或许也这般想法,总不至于七老八十还老不正经吧。现在我和余老一样怀疑,我们对这首民歌的理解过于肤浅了,我们直到今天也未必有理由用怜悯的目光去俯视这一对对年轻夫妻的生离死别。

读这本书我是囫囵吞枣的,如果不是要谈谈体会,我想我都没有勇气从这本书的第一页看到最后一页。但是等我翻开之后,我发现书中还是有些内容吸引了我。现代社会各种压力山大,人们为了排遣心中的郁闷,有一小部分书法爱好者选择了摘抄《心经》。我是想做,还没有去做。《心经》的精髓是空,空是一种无绳、无索、无栏、无墙、无羁、无绊的自由状态。那多美好,好像什么有没有了,又好像什么都有了。毋避,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毋招,不没有找事,自找麻烦;毋应,不针锋相对,硬碰硬。少分,众生平等,一视同仁;少忆,不纠结过去,活在当下;少冀,脚踏实地,顺其自然。愿我们常怀自如、自由、自在之心,化解种种恐惧和苦厄,度化迷惘众人。表面上看那是佛才能做的事情,但仔细一想原来我们在从事佛一样的伟大事业啊!还有什么不能释怀呢?

相关文章

  • 读《余秋雨散文》所感

    很少有人如此探究中国文化的,把中国文化当作一门学问来考究,而考究的形式本是就是文化的一部分,这足以显示余老的文化底...

  • 极端之美

    放假了,春节在即,中国味浓,读余秋雨先生的新作《极端之美》,应景。 一直非常喜欢余秋雨先生的散文,特别有场景感和戏...

  • 读《余秋雨散文》

    这本散文集,很有深度。从宏观上梳理了中国文脉,又对每个时代具有代表的人物进行了著述。 我之前断断续续的看了些书,中...

  • 读余秋雨散文

    还是在上大学的时候就拜读过余秋雨老师的大作文化苦旅,千年一叹和霜冷长河。最初知道余秋雨老师是因为教科书上的一篇文章...

  • 仇人名单

    今天收听了一篇散文朗读,读的是余秋雨先生的散文《仇人名单》,感受颇多。 二十多年前余秋雨先生拜访了...

  • 我虽老,却要年轻地活着

    我虽老,却要年轻地活着 ------读余秋雨《文化苦旅》有感 本以为这是一本记录余秋雨先生在旅行途中所见所闻所感...

  • 读《余秋雨散文》随笔

    人生短暂,日常工作的负荷是沉重的,幸而有书可读。读书,是通向精神广场的最容易的一条途径。 半个月前,夜...

  • 读余秋雨的散文

    我们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文化的形成是复杂、漫长的。 这本《文化苦旅》可以让你更好的理解我们的文化。它比学术著作好读...

  • 读余秋雨的散文

    千年文章观有脉, 万里山河使为书。 纵横不必求南北, 方寸终可成行旅。

  • 读余秋雨散文有感

    我很懒,有读书的爱好,但很少写读书笔记和感想。 即使有些内容在我心中留下很深印象,痒痒的笔端在片刻迟疑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余秋雨散文》所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jrf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