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八月哥
原创首发|教培江湖
前两天,精锐教育张熙在朋友圈疑似卖惨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我也发了文,点这里回看。
虽然目前没有明确真假,但是,精锐面临倒闭危局,是肉眼可见的。
不断有家长前往校区退费,出动了叔叔们,然后校区负责人坐在那里和家长们诉苦,“还不是因为··么,不然我们怎么会干不下去。
其实,压垮精锐的,除了政策,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接下来我就给大家深度挖掘一下,这场引爆教培圈的精锐危局背后的故事吧。
一、账面只剩5亿
由于疫情冲击和监管加强,精锐的业绩虽然每年有30亿左右的体量,但是利润却微乎其微,甚至连年亏损。
累计对外投资数十家企业,分支机构80余家员工超过万名,目前超半数机构已注销,员工工资这个月开始拖欠,疑似资金被冻结。
而精锐的现金以及现金等价物,到目前为止只剩5亿左右。但是,精锐光预收学费都超过了27亿元!
大家都知道,预收费对于培训机构而言,其实是负债,只有消耗了才是收入。
而精锐除了预付费外,还有大量的银行贷款没有归还。是的,你没看错,不差钱的精锐,还向银行借了不少钱。
截至2021年2月28日,精锐教育共有短期贷款6.73亿元,长期贷款8.38亿元,总贷款为15.11亿元。
而且这两年将是精锐教育的偿债高峰期,但是,精锐已经把27亿的学费花的差不多了,还拿什么去还银行的钱呢?
二、钱都哪里去了?
2018到2019两年时间,精锐教育分别向招商,中信,浦东,瑞银集团新加坡分行等国内外银行借款,几千万到几亿不等,赴美上市时又募集了1.67亿美元。
于是,50多亿贷款,20多亿学费,10亿IPO资金,近百亿的资金在手,张熙开启了疯狂的买买买模式。
两年时间,精锐并购天津华英,投资锐思教育,南冲北突,十几家机构统统收入麾下,仅收购巨人一项耗资7个亿。
张熙一举为精锐买了一个行业老三的位置。也许这就是他所谓的“投资扩张太过激进”吧。
三、张熙破产了吗?
精锐危机,张熙个人是否真的"倾家荡产"了呢?
有媒体查阅了精锐的招股书和历年财报,还真发现了一些端倪。
2017年底,张熙转让了部分股份成功套现1.6亿,早就实现了财富自由。
但是,这还不够,张熙利用“免息借款”的方式长期占用公司巨额现金,累计借了公司8000多万!
为什么要借公司的钱呢?
因为张熙如果给自己发3000万元-8000万元的年薪,按照个人所得税,他每年至少应缴纳1000万元-4000万元的个人收入所得税。
但通过公司无偿借款的形式,这些统统不存在了,而且这些钱,不用担保、没有利息,还没有固定期限。
真是妙啊!我仿佛看到了娱乐圈某爽的影子。
当然,到了精锐上市时,张熙不得已才把钱还给了公司。
更狠的还在后面,
精锐上市后,张熙通过设立海外家族信托的形式持有公司超过35%的股份,而这部分股份在2020年末估值55亿。
这部分钱,因为是在海外,不受企业倒闭的影响,连银行都无法追偿,普通学生家长更是别想通过经济方式向张熙个人追回学费了。
好一招金蝉脱壳!
怎么样,是不是有些颠覆你的三观呢。
当我们个人工资超过5000就要给国家交税时,张熙5000后面再加个万字,却不用给国家交一分钱,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
如今,张熙疑似跑到朋友圈高喊“穷家荡产”,还说患了抑郁症一段时间,不知道精锐员工们,那些等着发薪水养家糊口的基层老师们,你们怎么想?
张熙真的太聪明!学霸人设,北大光环,哈佛MBA。
我曾在上海听过张熙的现场演讲,说实话,不入心。论把控全局和个人魅力,他和新东方的俞敏洪还是差着火候,也和张邦鑫的理性低调不同。
同样北大毕业的张熙,明显有着更精致的利己主义倾向。
教培创始人叫苦连天的背后,可能有着各种不同的原因,但是,从把预付款当收入花的那天开始,所有的隐患早已经埋下。
可能也是因为这样,精锐才到了今天的局面吧。
(全文完)
作者介绍:主笔八月哥,教培领域记录者,提倡“天下教育是一家”,反对“教培老师不是老师”的世俗偏见。发表过多篇网络爆款作品,单篇阅读近百万,全网流量超1000万。
最近比较受关注的文
收录于话题 #教培观点
26个
下一篇激荡教培30年——教培极简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