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喜悦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子兵法》
它让自己想到那些糟糕的关系。所有陷入关系困境的人,基本都缺失沟通的能力,更不用说有整体观念了。
遇到矛盾,遇到内心不畅,直接“动兵”——带情绪表达,直至动手灭掉对方。
心里有多恨,而自己又多么把控不了自己才会如此呀。他们已经失去了交流的耐心,失去了理解爱与宽容。
这无法让他们活得安详与自在,即便他们赢了战争,因为他们的内心已经被仇恨,被愤怒与暴躁填满。
这让他们活在焦虑与恐惧当中,赢得战争而让自己变得残忍,变得狭隘与偏执,让他们无法原谅与理解自己。
伤害别人并无法使自己过得幸福,尤其是亲近的人。
如果知道“伐兵”与“攻城”是最愚蠢的行为,最不利于自己生命的行为,大概他们会想办法解散掉自己内在的暴力,而采取更有利的方法。
交流与沟通是关系中特别重要的工具,只是这个工具的使用者,也决定着这个工具创造的结果。
对于有整体意识的人来说,交流与沟通是轻而易举的,因为他们没有想要从对方那里获得什么东西,他们只是单纯地表达或者说交流分享。
而依然想从对方那里获得些什么的人,交流与沟通也是有用的,尽管自己也要做出一些让步,但与战争相比,自己的利益损失依然会降到最低。这是不言而喻的。
智慧让我们利益最大化,而缺少智慧却能使我们伤害最大化……
“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必以全争于天下。”《孙子兵法》
孙武写“兵法”,但他并不主张战争,从一开始就已经说明: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对于了解内在的我们来说,也有一个战场在我们的内在,而同样也有许多声音需要我们谨慎戒惧,不可不察。
因为内在的声音,以及自己反应这些声音的行为,也需要一个全面的了解,许多时候,正是因为不了解,也不知道如何对待内在的声音,才给自己带来混乱。
事实上一个未经了解的人,或者说缺乏智慧的人对待内在与对待外在的方式如出一辙。
只看他如何对待外在的人事物,便知道他如何对待自己的内在的发生。有许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自己这样对待自己。
比如在做一件事没有做好的时候,对自己的批评与否定,虐自己一点都不手软,甚至不知道自己在虐自己。
好一点会给自己讲道理,给自己讲明白,差一点就是批评否定打压限制。
内在的声音与自己来说就是一个外在的“兵团”,“城池”,如果打压自己内在的兵团,它同样会反击自己,让自己始终处于一种不开心的状态。
“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城池而非功也”。包含着理解,尊重,宽容与允许。
老子《道德经》讲: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
有“下”的能力,就有“容”的气量,无论大小强弱都能如“深谷之于大海”。
也就是要允许脑袋里的声音,而不是去批评否定打压那些声音,它们便开始安静归顺……
真的不可思议。
——#内在探索#回归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