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页看到了一个醒目的标题:某某某困境转型,跳出舒适圈,大方与新人同台,毫无架子。
不知道为何,看到这个标题,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个某某某混得也太差了吧,跟新人在一起,对方都不尊重她了。文中说她不仅把中心位置让给其他人,更新贴心的给其他人弄吃的,也不抢镜头和打断别人的话,对待嘉宾还是十分照顾体贴的。每个人都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但是也有属于自己的光芒。至少我从这些文字中,并没有感受到她的谦虚,这也许跟我先入为主有一点关系。如果对方是真的德高望重的,或者在某些领域里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做出这样的行为会让人觉得谦逊,如果网上负面一片,还做出这样的行为,总觉得有一点作秀嫌疑,也许真像我所说的,混得太差了。
一直都这个人都没有什么好的印象,唱歌,唱歌难听,演戏,演戏抠图干瞪眼,参加个综艺还嫌这嫌那的。有一个事情特别印象深刻,和素人一起参加骑行,结果几乎全程都是坐车追赶的,就让我我觉得很不敬业了,拿着高收入,做着偷懒的的事。当然了,能借到东风也是人家的本事。所以不得不感慨,语言的魅力,同样是一件事情,站的立场不同,说出来的意思也天壤之别。如果不是因为对这个人有一些的了解,或许我也会被这个标题给带偏。当然以上仅代表个人看法,可能人家真的就是这个样子,是我眼光太挑剔了。
说话也是一门艺术,什么是说话之道呢?透过说话,把别人放在心上,这就是我所相信的说话之道。如果能够把说话练习好,是非常划算的事情。有的人经常去健身锻炼身体,但是很多场合不会要求你把衣服脱了,露出肌肉。就算你唱歌好听,也不是在任何场合都是适用的,有时候还会适得其反。就算你费了很大的功夫,把自己弄得漂漂亮亮的,但是你如果站在人群之中,也不会赢得什么掌声。其实所有的事情,都和你会不会说话,你有没有能力去想象听你讲话的人是什么心情的,想听到的是什么。
我们每天要说那么多话,其中到底是有几句话是我们说完之后,会自己找个空当,把那几句话放在心头反反复复玩弄呢?人跟人沟通经常会遇障碍的,有时候对方就是跟你不在一个世界,怎么说都是说不通的,那也只能是尽力而为。人生本来就是这样,只有尝试的越多,才越有可能完成。如果觉得自己不会说话,也没有关系,多说说多思考就好了,本来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你因为害怕出错,而不肯开口,那么你很难掌握这门技术。
有些跑题了,回到标题,同样是一句话,为什么会给读者留下不同的印象呢?我觉得还和传达的对象有关,这个对象既包括陈诉的对象,也包括倾听的人。当你在介绍某个人的时候,如果大家私下对这个人都嗤之以鼻,而你却有一些高大上的词汇来介绍他,结果可想而知,下面肯定嘘声一片。如果你要介绍的这个人,平时给人的印象都不错,你再合理的词汇去描述,只会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适得其反。这也告诉我,了解一个人不能仅仅只是从别人口中知道,更要从不同的渠道去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观情绪,这都会影响你对一个人的判断,一个人是好是坏,也只能活在不同人的口中。
每个人对别人都会有着自己认知,如果是对自己呢?你对自己有明确的认识吗?你觉得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觉得你在朋友的眼中又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呢?你在对手的眼中又是什么样的人呢?有些话真的不能去打听,因为你会得到让你意想不到的结果。自己是什么样子的,自己最清楚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你的镜子,你要全面的去剖析自己,而不是仅从几个人的口中了解自己。有些是恶意诽谤,有些只是一些场面话。如果我要去了解一个人,我可能会更多地去关注对方的言行举止,而不是从别人的口中去了解对方,每个人所专注的点不一样,得到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你可以不去赞美一个人,也别想着去背后说别人的坏话,这在我看来,多多少少有一些不道德,万一你现在所说的这些话,有一天传到了对方的耳朵里,你要怎么收场呢?不过话既然已经说出口了,就没有什么还担忧的,自己做的事情,无论是怎样的结果,都是要去面对的。有时候也挺羡慕一些人的,能把黑的说成白的,死的说成活的,这些话也只能说给一些不知情的人听,知道你底细的,只会嘲讽你,你在对方的眼里就是一个跳梁小丑。
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个人,我们了解的人都知道,他的很多事情都是别人做的,自己很多专业技能都还没有掌握,但是他给别人说的是,每一个事情都是自己亲力亲为,并且很早之前都已经完成了。无论是跟食堂打饭的阿姨,还是守门的大爷,都仿佛是几百年就认识的老熟人。他这吹嘘的本事我是自愧不如。除此之外,我对他一点好的印象都没有,很多自己的事情自己不去做,总想着怎么去算计别人,大家都不是傻子,时间长了,你是什么样的人,大家也都会看出端倪,你这样做,无异于自掘坟墓。
——2022/12/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