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看完了《怪奇物语第四季 Stranger Things Season 4》,剧中,我一直都最喜欢Eleven和Max,尤其是Max,她是我心目中那种聪明倔强有活力的小女孩的最佳范本。在最后的大决战中,Max和Vecna展开了精神上的对抗,用自己最快乐的回忆来对抗大魔头的精神入侵,有点儿像猛鬼街,也颇有点儿哈利波特大战摄魂怪的意思,最后我们可爱的Max没输,她肯定会回来的,现在只是暂时在床上躺一躺。
我以前阅读哈利波特的时候还觉得书中的情节幼稚,那些强大的怪物怎么可能敌不过一段美好的记忆呢,“爱”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怎么能成为制敌法宝呢。知道摄魂怪的原型为抑郁症之后,我才隐隐约约察觉了点儿什么。成年之后,我在学业和工作上遇到过很多艰难险阻,解决问题最难的真的不在困难本身,而是那些我怎么也改不了的从小用到大的思维模式,就像《美国队长》中被几个词语洗脑控制的冬兵一样,即使我知道自己的想法错了,轻易也改不了,我只能在原地打转,无法出声,无法移动,无法改变。在最痛苦绝望几乎被摄魂怪吞噬的时候,大家的信赖和关爱就像一根绳子,把我一寸寸从思维沼泽中拖了出来,重新见到了太阳。美好的回忆是如此重要,可以说这点儿甜这就是我们活下去的理由,它就是人生本身,是需要终生打造的一柄防身利剑。
之前我在某论坛上看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大意是说那些自杀的家伙死之前为什么不考虑考虑自己的父母,他们死了自己的父母该多伤心啊,现在我们可以来回答这个问题了,首先,子女自杀而亡父母不一定会伤心,其次,父母并不一定就是他们心中“珍贵的快乐回忆”的来源,甚至有可能是“恐怖回忆”的来源,在自杀之前让他们想起自己的父母只会加速他们的死亡。这种情况下,想要帮助一个计划自杀的人,只有寻找到对方真正的快乐回忆,并帮助他们重新建立起生命的意义,继续创造新的快乐回忆,才能起到一点作用,那些最美好的快乐的人生经历就像哈利的牡鹿守护神,有且仅有它们才能对付摄魂怪。事实上,我们几乎无法拯救一个从来没有任何快乐记忆的人。
我还看过一个问题,就是怎么看待有的父母说“孩子,我宁愿欠你一个快乐的少年,也不愿看到你卑微的成年”,这个问题下面,有人回答说,“我现在拼命鸡娃,宁愿孩子长大后恨死我这个母亲,我也不愿意TA长大以后过不快乐的日子。宁愿让TA小时候吃够苦,也不愿让TA长大后再吃苦。”另外的人马上反驳了她:“可是,一个恨死自己母亲的人怎么会快乐呢?”。我们太习惯于把吃苦和快乐两相对立了,似乎人生经历没有中间状态,只能非常痛苦或者非常悠闲快乐。另外,童年的吃苦与否,和成年之后过得苦不苦并没那么大的关系,总是有人觉得,我现在吃的苦受的累,必然会换来某一天的快乐,这不是自欺欺人又是什么,现在吃的苦算什么呢,当然什么也不算,能证明什么吗,什么也证明不了。生活是复杂的,辩证的,不是线性的,并非我们今天做了什么,未来就一定能得到某种结果。让我们回到问题本身,“一个快乐的少年”和“卑微的成年”并没有任何因果关系,但是无数的儿童就要因为家长假想出来的“卑微的成年”在少年时期备受折磨,同时,他们还不得不把这种长年累月养成的习惯刻入自己的行为模式之中,养成了“自虐”的习惯,成年后,总是指望能通过苦行僧般的自虐一般地做些无用功来感动上天,被恩赐某种被世俗承认的幸福生活。我认为,“一个快乐的少年”比成年后获得一串闪亮的“成功”标签重要得多,“不配得”“不快乐”的精神紧绷的生活真的会像摄魂怪一样盘旋在那些有着痛苦童年的孩子的头顶,一有机会,就俯冲下来,夺走他们的灵魂。
我们的意识是什么,我们就是什么。我们不能通过剥夺一个人现在的快乐去解决那些还未来临的麻烦。如果不那样做的话,那些被剥夺的快乐回忆会让这个人在遇到真正的麻烦时手无寸铁。打造一把对付噬魂怪的武器的过程是那么困难又那么珍贵。请尽可能地去创造美好的回忆吧,去创造那些难以忘怀的甜蜜的人生经历,在你还能做到的时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