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喜怒哀乐之未发—中庸

喜怒哀乐之未发—中庸

作者: 隐居山人 | 来源:发表于2024-09-01 02:03 被阅读0次

喜怒哀乐之未发—中庸。

一想就头痛欲裂的中庸,真的要因人而异。

据说真正诚信“未发”,并且落到实处是宋仁宗。

一般人经不起多大点事,要么心花怒放,要么勃然大怒,要么屁颠而去。

一发,就失中了。

真是苦了宋仁宗一个人,几十年间,这样,居然都替老百姓省了不少军购预算。

普通人平民百姓,该发就发,没那么多讲究。

大人君子,别乱发了。

眼前两大冲突教训,都是一发不可收拾。

一个中庸之未发,原来价值连城。

孔老师的实学,绝非空谈。

中国人会把道,用于和平。但侵华期间的日本汉学通,也模仿过中国人。他们修“未发”的忍者,往往会用于战争判断题。

日本文化把中庸未发理解为忍,越忍会越残忍。

额头上写一个X的老人家,小心哦!否则下一步棋,人家一看,早准备好了。

中华文化是最高善意的引导,一个读不懂的中庸“未发”,竟然决定着无数人的命运。

相关文章

  • 中庸

    5月25日 中庸之道,谓喜怒哀乐之未发,或喜怒哀乐之适中,即保持恰如其分。

  • 生活随想|中庸之道

    “中庸”是孔子的一个很重要的哲学观点。 《中庸》里写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中节,谓之和。” 中庸就是这...

  • 和为贵

    孔子首倡“中庸”,子思据其意而著《中庸》,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礼之用,和为贵”。

  • 和为贵

    孔子首倡“中庸”,子思据其意而著《中庸》,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礼之用,和为贵”...

  • 致中和

    致中和,是儒家中庸之道的主要内涵。《礼记》中庸篇上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

  • 中庸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孔子之孙子思所著。中庸即中和,何谓”中和”:喜怒哀乐之未发...

  • 智慧从哪里来

    《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和,就是中庸,和谐。心理和谐则生理和谐,则一言一行...

  • 父母未生之前,喜怒哀乐在哪里?

    1 最近看到一些关于“中庸”的讨论,解释“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很有意思。其中表达得比较清晰的观点是:“喜怒哀乐...

  • 2021-09-01

    《中庸》中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意思是,生命中所有的喜怒哀乐都达到了平衡,没有一种情...

  • 日更11——中庸迷思

    【1】中庸为何?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和意为恰到好处、有节制地(符合常理、规范)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喜怒哀乐之未发—中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lfcl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