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庄子•达生》中有个“呆若木鸡”的故事:
周宣王很喜欢斗鸡,听说有一个叫纪渻(shěng)子的斗鸡高手,就请他来给自己训练斗鸡。
十天后,周宣王问:“我的斗鸡怎么样了,训练好了没?”
纪渻子答:“还不行,你看它表面上骄傲得不得了,内在却又虚浮不堪,这样的鸡放出去就得打败仗。”
又过了十天,周宣王来问:“怎么样,斗鸡现在可以了吗?”
纪渻子答:“还是不行,听见响声就叫,看见影子就跳,太过浮躁了。”
又过了十天,周宣王再问,纪渻子依然摇头:
“还是不行,仍然是斗志昂扬,眼神锐利,意气太过强盛了。”
最后,又过了十天,周宣王又来问,纪渻子说:
“现在就差不多可以了。别的鸡即使打鸣挑衅,它也不会有什么变化,看上去像木鸡一样。这样的鸡才厉害啊,别的鸡没有敢于应战的,看到它掉头就逃跑了。”
和斗鸡一样,人一辈子说话,也可以分成这几个阶段。
先是不知道,不敢说;然后是知道了一些,说很多;最后,是知道了很多,不说了。
常言道:稻熟低穗,人熟低声。一个人经历的越多,就越会沉默处事。
02
海明威说:"我们花了两年时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
有一个旅行者到巴伐利亚州班贝格,正是草长莺飞的季节,小镇上有一间小别墅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别墅并不大,但是外墙上爬满了盛开的白蔷薇,非常美丽。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正站在梯子上,认真修剪着蔷薇的枝叶。
这时老人身边的一扇窗子忽然打开了,一位老妇人探出头来。与这风景不太和谐的是,她表情焦躁,语速奇快地冲老人大吼大叫着。
站在梯子上的老人聆听着老妇人的吵闹,手下却未变,依然慢慢地修剪着枝叶,一言不发。
直到吵闹完毕,他也停了停。忽然,他剪下了一朵身边开得最盛的白蔷薇,然后露出一个微笑,顺手拈起它递向了窗口的老妇人。
那天下午的阳光很好,暖融融地晒在身上。然而那一刻老妇人脸上突如其来绽放的笑容,却比整个巴伐利亚州全部的阳光总和还要灿烂。
沉默可以应对一切,带着微笑与爱的沉默则更胜一筹,在应对的基础上,它可以治愈一切。
03
看过一幅漫画:
一只蚊子飞到一头牛的头上“嗡嗡嗡”地吵个不停。
本以为这样的举动会激起牛的愤怒,但是牛只是低着头吃草,并没有理会它。
过了一段时间,蚊子对牛喊道:“喂!我要走了!”
牛依然不理不睬。
又过了一会儿,蚊子又气呼呼的对牛喊道:“喂,我真的要走了!”
牛还是没有充耳不闻。
最后蚊子生气了,大声的地对牛嚷嚷道:“我都说了好几遍要走了,你为什么不理我啊?”
牛头也不抬漫不经心地说:“你来的时候,我没有注意到你;你要走了,又与我有什么相干呢?”
沉默的人,不会被别人打扰到自己的节奏,他们不疾不徐,能够包容万事万物。
正如寒山和拾得那段震撼古今的对话:
“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如何处之乎?”
“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真正成熟的人,不是拒绝车马喧嚣,而是默默地在心中修篱种菊。
04
白岩松在书里写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的时候,你的内心已经兵荒马乱翻天覆地了,可是在别人看来你只是比平时沉默了一点,没人会觉得奇怪。这种战争,注定单枪匹马。”
或许你会觉得很奇怪,可事实上,越长大越会发现,这个世界上,多的是负重前行的人。
很多时候,生命,只是一个人的旅途。你的悲欢,真正懂的人寥寥无几,凑热闹的人却比比皆是。外露的脆弱没有多少人会在意,喋喋不休的担忧也没有谁会真正理解。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与其四处诉说求得一时安慰,不如学会一个人挣脱黑暗,蜕变成更好的自己。没有哪一种人生可以永远顺遂,沉默,是跨越挫折的路上,最柔软的坚强。
人生在世,不是所有的话都非说不可。有些话,不必说,因为该懂的人自然会懂;有些话,不能说,因为做人总要保有最基本的尊重;有些话,不想说,因为万般皆苦,唯有自渡。
沉默,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怯懦,而是温柔的坚强,不是无能,而是高级的自律,不是不辩,而是有风度的争辩。
事实上,当你学会沉默时,你也就开始真正长大了。一个人的成熟,从沉默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