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第五天,骑行第四天:万宁神州半岛—三亚海棠湾
很快进入了海棠区了,越接近三亚,出现指示三亚的路牌也多了起来,还有崖城、天涯这样的名字也随时可见。我突然想,要是自己以后也能有儿女,男的就叫天涯,女的就叫海棠,那是不错的名字。我突然还冒出一个连自己都觉得有点神经性、怀疑自己的想象力有点走火入魔的想法,那就是:我一直不想在现实中生儿育女,但我可以想象出来,并将其写在日记本里,行吗?他们几年几月几日出生的,然后在一个月大的时候是怎么样的,会有什么样的故事?1岁、3岁、6岁、12岁、18岁等不同年龄时会有什么样的经历,会跟我有什么样的相处,我不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记录,让他们跃然纸上吗?
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的情况往往是,父母们自孩子小时候起,就把孩子当做了自己的财产,像其他拥有物一样;但人与其它拥有物始终是有区别的,随着孩子不断成长,自我意识不断觉醒,孩子的自我意志从来就不是父母的意志,孩子越长大了越是如此。从孩子十七八岁时首次离开父母,无论是外出求学还是打工,这是一次重要的转折点;第二个转折点是孩子经济独立了,不再需要依赖父母,在此之后,即使大部分父母与孩子还有强烈的情感维系,甚至也还生活在一起,但父母也不过只是牵着那根线,孩子的内心早就像风筝那样在自我的天空遨游了,这时孩子再也不是父母的拥有物了,即使大部分父母还没有认清这一事实,但孩子给父母留下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寄托而已。
另外有人说养儿防老,现实中又有多少孩子是亲自待在年迈父母的身边、照看父母的呢?我看到的更多是年迈的父母留守在老家乡下,儿孙们过年过节回来看看就不错了,在农村的,孩子自己也有孩子了,不把自己的孩子丢给年迈的父母养育就不错了;而城里的人,很多也跟父母生活在同一个城市,那往往也是另外买了房子,跟父母分开住的,如果年迈的父母走不动了,往往是请个保姆照顾了事,或者直接送到养老院了,孩子们时不时过来看一眼,就算是尽孝了。无论是孩子之于父母还是父母之于孩子,更多时候都变成了相互的精神寄托,藏于各自的内心中,这种寄托在日常生活中似有若无地维系着,时而还会有不少惆怅和失落(对于父母而言),又或者是烦躁或不耐烦(对于孩子而言),幸好在我们工作或生活遇到难以承受的困难挫折时,这种精神寄托往往能给双方强大的精神力量,因此度过某些人生的艰难时刻,这大概是为什么长辈们老是提醒后辈,平时就要珍惜父母亲情,艰难时就会知道亲情可贵,因为大多艰难时候也只有家人会无条件无限度地提供支持了。
我进一步的考虑是,这种父母与孩子或其它亲友之间的精神寄托,是否也可以通过自己单独完成呢?我想一个自我强大的人,是能通过自我对话,或通过类似“写作疗法”的方式,使自己获得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的;那么联想自己有孩子,让孩子活在自己内心,或在自己的日记本里,那不是异曲同工之妙,能起到同样的作用吗?跟一些老人养一条狗也差不多吧——这也属于自我疗法、自我对话,创造自我精神寄托的一种方式,不同的是我们平常都习惯与不同的自我,过去的自我,现在或未来的自我对话,现在则创造出一个孩子跟自我对话,这也属于通过“养儿育女”的方式而达到养儿育女之效用吧,只是我不需要现实拥有,不需要现实去操劳一切,不需要去面对现实一系列关于恋爱、婚姻家庭等套路和制度,而直接创造与拥有其精神部分。
对我来说,这或者是更佳的出路,这对于生活中我观察到的这部分的人也是一样,这部分人到底是摸错了方向,他们损耗极大的精神和物质,去完成生儿育女的任务,承担对对象、对家庭的责任,得到的物质回报永远不会对等,也往往发现自己要的不是物质回报,或物质回报对于已经被耗尽了的精神、衰老的躯壳已经微不足道,而得到的精神收获也似有若无,能起到的作用强弱到底在于自己的内心。也可以说是最终老人们觉得养儿育女是否有意义,有什么意义,是否值得,最终还是需要自己从内心寻找。幸运的是,大部分人到一把年纪的时候,看着自己的养育成人的儿女,至少是会感到欣慰的,也不后悔的(至少曾经拥有嘛),因为即使是看着自己养大的鸭子,或者是浇灌长出来的花草,人们也会心满意足,这是人类的一种创造天性,只要是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即使他缺陷很多,瑕疵不断,人们依然会爱不释手,好好呵护着,珍藏着,一直惦记着,更不用说是花大半辈子养育出来的孩子了。
由此说回来,无论对于什么样的人,大多时候养儿育女终究都不会吃亏,都会觉得值得的,这种意识大概也根植于人类的基因里,是人类遗传观念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不然趋利避害的人类天性凭什么能够成千上万年生生不息呢?仅仅是性冲动这一原因也太直接粗暴了,也不容易被人承认这(性冲动才)是人们婚育的源动力。
海棠区大概曾经也是一个小镇,犹如一路上走来路过的博鳌小镇、神州小镇一样,只是海棠小镇距离三亚太近了,就直接被划入了三亚市,成为了三亚其中一个区了。进入海棠区先是经过一个也挺繁华的街区,两边的房子虽然不高,但也算是规划整齐,啥都应有尽有,也多有特色。过了街道就进入了宽大的马路,两边也有宽大的绿道,一路下去都是让你感受到其实已经进入了三亚市范围内的感觉,就像海口刚出来那几十公里的大马路也是如此。这样的大马路很少有上坡,整体上说来对骑行是非常友好的,一路过来都是悠哉悠哉的,毫不费力的在一边走、一边观赏两边的风景。最吸引眼球的肯定是几个著名的高大上的度假区,酒店和游乐场,包括:三亚海棠湾天房洲际度假酒店、三亚国际免税城、三亚海棠湾民生威斯汀度假酒店、三亚艾迪逊度假酒店、亚特兰蒂斯酒店及亚特兰蒂斯水世界、香格里拉度假酒店、喜来登度假酒店、君悦酒店、红树林度假酒店三亚、三亚海昌梦幻海洋不夜城、三亚乐享骑士马术俱乐部等等。
我本来以为这些地方都是挨得很近的,形成一个巨大的商业城区,就像广州的花地大道周边一样,甚至要更热闹,因为这里一看就更多是吃喝玩,还有买买买的地方了。但实际这些地方分布在延绵十几公里的海棠湾边上,除了这些高大上的地方,中间都是一片荒芜、待开发的大片原始海岸,没有车根本不方便到这里这个地方来,即使有公交平时不知道两个小时会不会有一趟,或者节假日的时候肯定也拥挤到爆。
幸好我们这单车也勉强应付的过来,一路走来,我甚至觉得在这种更原始的大自然生态旅游区中穿梭,骑行单车或者电动车反更能体验到其神韵,整个人置身其中,暴露其中,不紧不慢地游荡着,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气息,闻大自然的香味,仿佛用力吸气,就能把那大自然的味道也吸进心里去品尝一番,你会自然而然地要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不走了,就呆在那儿躺着、坐着、呆着;要是开车自驾游快速路过,肯定不会有这样的美妙感受,只能匆匆而过,直线到达目的地。当然开车有别的明显好处,最明显的就是节省时间,最终谁优谁劣,下次有机会看车过来才知道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