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民广场更文800字点赞每天写1000字
古文观止 || 子产坏晋馆垣 (一)

古文观止 || 子产坏晋馆垣 (一)

作者: 碧彧 | 来源:发表于2024-01-14 12:38 被阅读0次

关于郑国,我们之前在很多篇幅中都会提及它,因为春秋争霸的主旋律就是晋楚百年争霸,而夹在晋楚中间的郑国就是晋楚争霸的风向标。

春秋有名的几场战役,如泓水之战、崤函之战、邲之战、鄢陵之战等都与郑国有关系。

而其中每一场战争的胜负,谁掌控了郑国,就标志着取得了春秋霸权。

郑国属于交通枢纽,相当于当时华夏版图的“中央”,位于东西、南北路线的交汇处,地理位置十分关键。

而郑国正是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便成为了晋楚争霸的焦点,“居大国之间而从于强令”。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小郑国,一直摇摇摆摆的从春秋摇到了战国。而这完全归功于郑国历史上出现的一些特别给力的人物,烛之武、郑子家,还有本篇的主角——大名鼎鼎的子产。

子产,我们之前用了很大的篇幅去介绍他。他是春秋时期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春秋第一伟人。孔子说他是“古之遗爱也”。

清朝号称“东南第一学者”的蒋炳章曾说过:“春秋上半部,得一管仲;春秋下半部,得一子产;都是救时之相。管仲之功阔大,泽在天下,然其过多。之产之才精实,功在一国,然其过少。管仲死而齐乱,子产死而郑治………”。

子产在郑国执政近40年,先后辅佐郑简公和郑定公,在他执政期间,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郑国呈现出中兴之气。

他始终秉持着“苟利社稷,死生以之”的信念,救郑国于水火之中。

对内,他平息内乱,稳定政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对外,他斡旋于大国之间不卑不亢,据理力争,竭尽全力维护郑国的利益,用自己的聪明和睿智赢得了大国的尊重,并提升了郑国的国际地位。

在子产主政期间,也正是郑国在列强环伺的处境之中,然这一时期却也是郑国最有尊严的时期。

正是在“子产时代”,郑国才得以告别平均不到三年就要“挨打“一次的厄运,郑国民众才能修养生息,享受到四十年宝贵的和平时光。

关于子产的故事有很多很多,我们今天讲一个子产陪同郑简公前往晋国朝觐的故事,这个故事读来畅快淋漓,特别地过瘾,不禁为子产的胆识所倾倒。

公薨之月,子产相郑伯以如晋。晋侯以我丧故,未之见也。

公元前542年,鲁襄公去世,正是在鲁襄公去世的这个月,子产辅佐郑简公到晋国进贡会盟。

然而,这次又遭遇了闭门羹,晋平公拒绝接见,且随便给了个不是理由的理由——鲁襄公丧事。

这个桥段是不是似曾相识,在我们之前学习的那篇《郑子家告赵宣子》中,晋国带着一帮小弟在郑国的地盘开大会,却对东道主置之不理,原因是郑国“贰于楚”,所以,晋侯也独不见郑伯。

这次晋国又故技重演,以一个不是理由的理由来搪塞郑国,拒不接见。

为何?原因很简单,晋国凭借其盟主、霸主的地位耍大牌,在小弟面前逞威风,仗势欺人呗。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弱国无外交,因为郑国弱小,所以被践踏,被忽视,被怠慢。

面对这样尴尬的局面,郑国自然不能坐以待毙,更何况此次陪同郑简公前来的是大名鼎鼎的子产。

结果,子产做了一件非常大胆的、让人难以置信的事,不仅让晋平公亲自接见了郑简公,而且提高了礼仪的规格,维护了郑国的尊严,提高了郑国的国际地位。

那么,子产究竟做了什么,最终让晋国赔礼道歉,并以厚礼待之?

我们明天继续!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文观止 || 子产坏晋馆垣 (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ltc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