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跃迁
如果要你分享一次跃迁的经历,你有吗?是什么?
古典在《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一书中是这样定义跃迁的,所谓跃迁是指“受到激发的突变,没有中间状态”。而个人成长就是一个“渐进-跃迁”的过程,分为认知跃迁、能力跃迁、能级跃迁。
想了想,对于自己,前两者还是有的,而能级跃迁则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1、关于认知跃迁
从2011年起被派到一家供热公司工作,逐渐被推到负责人的岗位上,充分体会到了所谓工作就是一个难题接着一个难题。尤其每一个供热季,张三走了李四来,门口总有驿络不绝的人,每日里总是焦头烂额的。
可企业没有因为你的忙而变得更好,恰恰是扯不断、理还乱,甚至问题越来越多,经营企业总是这个样子,终不是长久之计。
可,变,谈何容易,如何变,往何处变,其实一头雾水。
直到201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被人拉去听了一堂推介课,“系统管理”这个概念一个击中了我,他几乎可以解决我平日里管理上的全部困扰,眼前开始变得一片豁然开朗,而那家管理咨询公司的口号恰恰是“让企业家解决,让职业人站立”。
之后我象发疯似的向有关决策者推荐系统管理,也安排咨询公司的人来试讲,毕竟要引入系统管理对企业来讲算是一场大手术,但很遗憾,引入系统管理的意见最终没有被采纳。但不管怎样,这个过程中我对系统管理有了更深入和全面的认识,并且确信这绝对是一条件可信可行的道路。
2015年末我离开了那家公司。再后来听说那家公司经营上出现在大问题,由于供热质量不达标还被政府进行了通报,企业持续经营面临着考验。
但系统管理为我本人打开了一个新领域,已经内化为自己日常行事的一个习惯性思维,而2015年的被击中应该算是一次认知上的跃迁。
2、关于能力跃迁
这个似乎可以举出很多例子,如跑步、写作等,而我想说说我的讲课。
我真正甩开膀子给人讲课的机会并不多,也很难说讲的有多好。但有一点可以确信的是,现在的我比三年前的我自信多了,但凡有分享或讲课的机会,至少自己是不怵的,而这一点来自于自己一段的厚脸皮。
我曾经听到过两位大牛的说法,似乎都挺有道理。一种是建议你不要贸然好为人师,当自己做得不够好的时候不要轻易秀出来,否则会适得其反;第二种是人的价值观小孩需要珍惜和养大,而养大的方法是为他做些什么,那怕是被人说成好为人师。
助人也好,教导、指点人也好,发挥影响力也好,都是我喜欢的事,为自己喜欢的事做点事儿,现在不做何时做,至于被人说、被人议论,你什么时候做都会有,这是你所不能控制的,别人爱说点什么就说点什么吧。
而从我个人实践中感知,第二也是符合跃迁法则的,不要等到完美之后再上路,而是上路之后慢慢完美,而让自己的轮子快速转起来,也是符合讲师之轮要求的。
我清楚的记得大概是2015年底至2016年初,我利用手中的资源把员工组织起来上课,大大小小的课程讲了约5、6次,很难说我讲的课大家都喜欢,我也听到了不同的声音,但无疑那一段是我讲课水平和感觉突飞猛进的时光。
如今的我,确切地讲,仍处在培训的精进之路上,但这种厚脸皮精神不能丢,说白了,就是给自己创造一些练习的机会,提升能力,实现能力方面的跃迁。
因为越向上走,越发现再次跃迁会更难,甚至摸索很久,有可能连下一次跃迁的门都不一定找得到。
3、关于能级跃迁
高考算是一次。
上学就是为了考上好大学,之所以一定要考上好大学,目的是为了“跳出农门”。
“在考上大学就好了”的激励下,我真的考上了大学,然后平平稳稳地读完了大学,然后顺理成章找到了工作,成为电厂的一名工人。
从农村到工厂、从农民到工人,我完成了一种身份、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而这是与那次考试息息相关。
这是一种坐标系、平台的变化,也是一种眼界和格局的放大,这当然是一种跃迁,但对于很多普通的人来讲,跃迁也就到此为止了。
后来我在组织内组织内有了一定的发展,能力有提升,职位上也先后成为中层经理、高层经理,这些阶段认知、能力跃迁都有,但不敢肯定是否有能级跃迁。
因为能级跃迁是一个价值外化的过程、是一处借取趋势和规律、看问题,眼界、格局、做事力道大不同的过程,也是一个身价、能力和水平跃升的过程,而衡量的标准有一简单的方法,那就是你的不可替代性如何?
可以做一个简单地估算,假如你要离开,单位对此无所谓,则说明你不具备不可替代性,如果你的离开,单位很地意,甚至要找合适的人替代需要三个月以上的时间,则你有一定的替代性,也有了一定的身价,而如果你的离开单位甚至花一年之上才能找到合适的人顶替你的位置,则说明你的较强的不可替代性,也有较高的市场身价。
组织内很多人缺乏不可替代感,因而很难说有能级跃迁。你如果只是随着年龄和资历在组织内上升到一定位置,那不算是真正的跃迁。
我们不能滥用跃迁这个词。
2018,为跃迁而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