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清晨 五时清醒。
了无睡意,打开窗子,清冷的空气透进,夜色未褪尽,便裹上毛衣外出散步。前几日在与人的交道中度过,虽然快乐,但依旧疲惫。现在意识到,与他人的交往后,常常需要三天与自己的独处,心才能沉淀。否则那份躁动,找不到位置的感觉会一直持续,无法安稳。叔本华说:没有相当程度的孤独不可能有内心的平和。不知从什么时起,这份孤独便成为我噬以为生的药物。
现今的生活,常需往返于云南北京两地,疲累但是喜欢。与民间手工艺者交流,收获的不仅是感动,更多还是对自己生活的反思。择一事而终的人从内到外散发着强大的沉静,惊讶于他们透露出的力量。遇到一位与我年纪相当的女子,与其交谈过程中,受到强烈震撼。她的言辞,逻辑,表情,动作,知识,令人生出敬佩。现在认识到,如果一个人专心做一件事情,做心喜之事,全神贯注研究,拓展,以点及面,将会给整个生活带来很好转变。
每到一个地方,不忙的时候,会选择走路认识这座城市。街道店面的装饰、老人休闲的娱乐、早餐食用的日常、车辆行驶的急缓、家门前种植的花草品种......都成了我感知这座城市温度的方式。有时,会一个人从清晨走到夜晚。越走越隔离,越走越清醒,与外界之间开始形成一面玻璃,透过玻璃看人世生活,看别人,也看自己。有时觉得自己前世大概是个脚行僧,不停地走,不停地走,以此来获取内心的成长。




观看电影《浮生一日》,仿佛以上帝的视角审视人间的喜怒哀乐。觉察到当我们以人类的身份行走在世间上,会有麻木感,不会有融入感,不能够体会到他人的欢喜与哀愁,好像鱼缸里的鱼。但是一旦跃出过水面,就更容易体会水里的欢喜。每一天都是一样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时刻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情绪,所有的事情都在无形中变化、流动,像风吹过田野,时间吹拂过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人类在某种程度上是伟大的,我们感受生活,热爱生活,相信生活,一点点承受,一点点蜕变。
与友人喝茶。我为客,他为主。交流期间言语活泼,随性自然。后他提议我来烹茶,他教习我烹茶姿态。在主座上,心瞬间清净下来,所有注意力都放在茶上。在烹茶过程中,也会留意对面之人的茶杯,言语,和表情。自然而然成为一个倾听者与给予者,享受照顾他人的感觉,也享受存在于每时每刻的觉察。禅茶一味,开始明白茶中所蕴含的禅意。友人说:他品茶的乐趣在于,茶叶自口腔流经,然后舌底,接着顺流到喉咙,像是瀑布一样流淌在身体,感受这个流动的过程有趣至极。比喻绝妙,好茶让身体得到滋养,从内至外生发顺畅之意。
近日读书与散步静心的过程,认知到人生没有起点与终点,这一生依然是一个阶段,重要的是要学会让灵魂成熟。有时愈发能够体会到一种在世间游戏的感觉,每件事自有其来去的时机,他们出现的目的是为了教会你该学习的功课。许多时候,我们深陷其中,并不能看清他们出现的意义。如何保持一个度,一个距离,一个边界,让自己至少有时间与空间成为自身生命的旁观者,清醒的审视自己与他人交往所扮演的角色,内心的感觉,是最为重要的事情。一孩童般的心态接受一切的出现,当下发生什么我都接受,这是本来的命运安排,我只要学会该学会的一切。这样的想法所带来的并不是消极的心态,反而呈现的是一种放松而富有勇气的积极心态。随遇而安,勇敢无畏是对命运接受的一种最好状态的呈现。




既然世间是一场游戏,为什么不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不佯装,想哭便哭,想笑就笑。哪有什么规则,我就是我,一个被宇宙宠溺的孩子。
与他说:请你为我拍摄一组相片。不要任何装饰与摆拍,我会穿上带有我自身印记的衣物与服饰,在最常散步的那条路径,拍下我与自己在一起的相片。想要记录下那些纯净的时刻,不需要绚烂的色彩,黑白呈现便已足够。
喜欢的作者,曾写过这样的话:她如今丝毫不介意让自己的外相上更为平素一些,隐藏人间。因为当人心变得越来越简单,内在的自我被消融,执着被破解的越多,外相的显露就更平淡。






与不同人交往,即使有不同的面相,但内心依然觉得不完整。内在核心仍持有很强烈的自我感,所有不好的表现是在服务于它。如果不学会全然奉献,那部分感觉会一直束缚。
对他人有要求时,实则是自身存在匮乏。如今以这句话时时告诫自己。
从电影《罗生门》中感悟到:谎言越多的地方,应存在更多的宽容与慈悲。当一个人撒谎时,展现的其实是他脆弱与恐惧的部分。越恶,越欺骗的人,越苦。谎言可怕,但更可怕的是不原谅,不理解。谎言的另一面并非是真诚,而是宽容,宽容是能够减少谎言的唯一道路。



恍惚中觉察自己越来越真实。感受到强烈的心奴役之苦,却也能够看到一朵花,一条树枝的完美。有强烈的无名之苦,也有自觉丰盛的感动和喜悦在其中。
已慢慢开始能够找出事物当中道的那部分,无论是茶花、喝茶、进食还是走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