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除了知识梳理,练习提升必不可少。但对于教材中众多的复习题,课堂中我们不必逐一讲解,应当结合复习内容和班级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有代表性的题目,在课堂中重点分析。
这是分数复习后,教材中的一道思考题:

按照惯例,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
课堂实录:
小铭:我是用比例知识解的。将第一根蜡烛看作x,第二根蜡烛看作y。第一根蜡烛燃去了4/5,第二根蜡烛燃去了2/3,所以4/5x=2/3y,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x: y=4/5:2/3,化简后x:y=6:5。
小家:我认为第一根燃去了4/5,就剩下这根蜡烛的1/5,第二根燃去了2/3,就剩下这根蜡烛1/3,题目中说两根剩下的同样长,也就是第一根的1/5=第二根的1/3,所以第一根和第二根蜡烛的比是5:3。
小洋:我之前的想法和小家的差不多,但是我觉得第一根和第二根蜡烛的比是3:5。
“ 还有其他想法吗?”我追问。
……
师:对这些想法,你有什么想说的?
小仪:小铭的比例有问题,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x: y=4/5:2/3,外项积=内项积,是4/5y=2/3x,和上面的等式不相符。
小旭:我觉得小铭上面的等式也不对,他说4/5x=2/3y,但是题目中是剩下的一样长,并不是已经燃烧的一样长,所以即使他下面比例写对了,答案也是不对的。
师:看来理清题目含义,找准等量关系很关键。
小嘉:我认为第二种方法是正确的,就是5:3。
师:说说你的理由。
小嘉:因为第一根蜡烛的1/5=第二根的1/3,可以设第一根蜡烛为x,第二根蜡烛为y,所以1/5x=1/3y,x:y=1/3:1/5,化简后x:y=5:3,也就是第一根与第二根蜡烛长度是5:3。
小树:我觉得因为第一根燃烧了4/5,剩下蜡烛的1/5,第二根燃烧了2/3,剩下1/3,剩下的一样长,所以第一根蜡烛应该比第二根长,所以我也认为是5比3,而不是3比5。
小涵:老师,还可以通过画线段图来说明,因为第一根蜡烛燃烧了4/5,也就是把第一根蜡烛平均分成5份,燃烧了这样的4份;第二根蜡烛燃烧了2/3,也就是平均分成3份,燃烧了这样的2份,两根蜡烛剩下的一样长,也就是第一根蜡烛的1份和第二根蜡烛的1份相同,所以,第一根蜡烛与第二根蜡烛的长度就是5比3。
思考:
错误是构成学生学习过程一个自然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何巧妙借助这些错误,成为我们课堂教学中关注的焦点。我们不仅要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明晰错误的原因,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更重要的是让错误成为课堂学习的资源,引发学生在辨析中发现错误的合理性,并挖掘错误背后的教育价值。
这道题是安排六年级总复习数与代数部分——分数复习后的一道思考题,是分数知识的实际应用。在解答过程中,学生可以综合应用分数、比例、比的知识,寻找解答问题的路径。课堂学习中,当我们将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的成果呈现在大家面前,请他们来辨析,判断,寻找错误原因,说明理由时,学生的专注度和参与度是非常高的。
学生会根据错误实例,结合对题意的理解,结合自己解题的经验,作出各种评议。在分析过程中,学生一方面需要对题意重新梳理,对不同解题过程作出正误判断,同时,在正误判断后,借助观察和思考,阐述对题目和解题方法的理解和反馈,综合多种方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入深层次的理解和沟通,实现对题目的真正剖析,不仅避免了错误的再次发生,更重要的是在分析过程中,沟通知识与方法的联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引发深层次的思维。
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经历错误的过程,正确看待错误,充分利用错误,应该成为教师教学的常规手段。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学生错误的资源,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对错误的分析中来,进而深刻认识错误,避免错误,化解错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