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五代十国史,看到后唐庄宗李存勖的皇后刘氏的故事,总有一种黑暗与悲凉的感觉在我身旁挥之不去。明明已经是千年之前的故事,却让人如此感慨!
五代十国,可以说得上中国历史最为动荡纷乱的时期之一。短短五十余年的时间,前后冒出五个小王朝,十余个大小割据势力,兵戈不止,征伐不断,百姓思治,但无人有能力有胆识一统天下。在乱世之中,人们更加相信武力、杀伐和财富。
刘皇后无疑是残酷时代中,一个灵魂被时代严重扭曲的代表人物。
一、昔日落难女,今为国之母。
五代的先后顺序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刘皇后的丈夫是第二个小朝代后唐的皇帝,叫做李存勖,后唐庄宗。
刘氏五六岁的时候,因为战乱随着父亲成为难民,无意中被一个小内侍留意到。小内侍一是觉得这个小女孩长相清秀不俗,长大后必定是个美人,二来觉得刘氏的父亲已经年老,还要带着小女孩四处逃命,顿生恻隐之心,就收留了年幼的刘氏。刘氏自此同父亲分离。
这位小内侍刚好是李家的奴仆。被带入了李家的刘皇后,得到了李存勖母亲的喜爱。虽然名为婢女,但是在李存勖母亲的悉心教导下,昔日的落难女很快就成长为一个知书达理的妙龄女。她精通声乐和器乐,容颜姣好,很快就吸引了李存勖的目光。李存勖的母亲于是做主,把在自己身边长大的刘氏赐给了儿子当姬妾。
当了宠姬的刘氏有如神助。她很快就生下了自己的儿子,在讲究母凭子贵的封建时代,她的地位更加巩固。她的丈夫李存勖认为刘氏的儿子最像自己,更加厚待刘氏。李存勖东奔西走四处打仗的时候,只会带上刘氏一同随行。不像其他姬妾,只能眼巴巴地在家里盼星星盼月亮等着那个男人回来,再同别人一起争夺老公。
刘氏如果仅仅靠美貌和肚皮,也不会如此得宠。史书上说她多智谋,非常善于迎合自己的老公,属于那种拍马屁拍得很好的人,从不会让听的人觉得夸张,反而通体舒畅,身心愉悦,舒服得不得了。她严防死守,李存勖的其他夫人连接触老公的机会都没有。
随着李存勖势力扩充,后唐取代了后梁,成了新一任的皇帝。李存勖称帝后,绕过自己的正室夫人,册立宠姬刘氏为皇后。在后宫众人愤愤不平中,刘氏志得意满地成为了一代皇后。
二、亲缘淡薄,人性扭曲
刘皇后传奇般地从一介婢女熬成了中宫皇后。
自从当日一别,她的父亲刘老汉就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女儿。毕竟,小内侍的恻隐之心,能够让当年朝不保夕的刘氏进入豪门深宅得以温饱,却不能带刘氏的父亲。父女二人能活一个是一个,分别后只能各自珍重,各自活命去了。
谁想得到,当初的那个小丫鬟,会有今天这番直上青云的人生际遇?
登上后座之后,依旧四处流浪的刘父终于知道自己的女儿已经大富大贵,兴致冲冲地选择前去投奔女儿。当宫人前来禀报说,宫门口有人自称是皇后父亲,前来认亲,刘皇后的第一个反应犹如晴天霹雳。
刘皇后自己虽然身处后位,但后宫中多有不服,尤其是李存勖其他出生世家的妃妾,时常明里暗里讽刺刘皇后家世寒微出身低贱。不堪回首的往日,是刘皇后内心最大的禁忌。如今还有一个找上门来的爹,刘皇后心急如焚。平日里那帮贵妇对自己的嘲笑已经够多了,认了这个亲生父亲,就等于双手送上一个活耙子给自己的情敌,任由竞争对手肆意攻击!
当初收留李皇后的小内侍还活着,只是从小内侍变成了老太监。经他指认,这位乞丐模样的老头的确是刘皇后的父亲。刘皇后不管如何,咬紧牙关怎么都不认这个父亲。一旦父女关系被证实,自己活在后宫就会矮人一截,平白少了几分底气。
刘皇后一直辩称,自己的父亲早已死在乱军之中。为了让自己的说法更令人信服,刘皇后命人鞭打刘家老汉。经此一事,刘家老汉知道认女无望,含泪离开宫城,从此再无音讯。
刘皇后的薄情寡义六亲不认连自己的亲儿子和老公都看不下去了。李存勖好音律,宠爱伶人,命人把刘皇后拒认生父的事情编排成戏曲,和刘皇后的儿子一起在宫中排演。面对这种“情景再现”,刘皇后恼羞成怒,拿自己的老公没辙,刘皇后把所有的气都发泄在儿子身上,令侍卫把儿子狠狠地打了一顿。
三、富贵时不改贫贱之风,吝啬成性拖累老公
也许是穷怕了,刘皇后一生中都没有摆脱对金钱的饥渴。最后愈演愈烈,不仅害了自己,也拖累了自己的皇帝老公。
刘皇后除了聪慧、美貌、六亲不认和冷血这些鲜明的个性之外,最大的特点是抓住一切机会敛财。
当了皇后之后,刘皇后欣喜地发现当皇后最大的好处就是,敛财更加方便了。她利用皇后的权位,指使手下的人买卖柴禾和水果等。别人一听说是皇后“做生意”,要么绕道,要么双手奉上钱财。刘皇后通过这些手段,手里的钱财多得自己都数不清。
如果刘皇后手中的钱财利用得当,必定是管家的好手,贤妻中的贤后。可惜,她只是敛财,却吝啬成性,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地使用财富。
五代时军队哗变频频发生,谁掌握了军权,谁就掌握了话语权。这也是五代朝代更替频繁的原因之一。鉴于此,北宋一朝重文抑武,国家经济强盛而军事不兴。当然,这是后话了。
有大臣提醒李存勖:“陛下的皇位岌岌可危。请陛下务必发放军饷,稳定军心。”为了防止出现军事哗变,李存勖也意识到要喂饱手下的骄兵悍将。在这些人眼中,气节、忠君和报效朝廷都比不上真金白银来得珍贵和实在。
李存勖才发现,自己当皇帝的这些年,宠爱皇后敛财,白费劲了。
国家的国库空空如也。皇室的府库倒是放满了金银财宝,但只有皇后动用得了这些钱财。要拿出这些财宝出来犒赏军士,就是要刘皇后的命根子,皇后哪里舍得。
各路大臣轮番上阵劝说刘皇后。刘皇后最后迫于形势,只拿出两只银盆。宰相一看,这皇后就是一个泼妇,哪有一丝母仪天下的迹象。他心中一冷,掉头逃命去了。这样的皇后和皇帝,谁都保不住。
这种吝啬的作风,令李存勖和刘皇后在政变中失尽人心。皇家侍从一个都不愿意出来保护昔日的主子。
李存勖死于政变,优待伶人造成军士离心是主要原因。但刘皇后的吝啬,绝对是火上浇油的原因之一。
在李存勖死后,刘皇后带着大量财物逃到了太原,并出家为尼。新上台的皇帝后唐明宗李嗣源,早就听说了刘皇后的种种丑闻,一上台就让人追到太原,命令刘皇后自尽。看在她是前代皇后的份上,好歹给她留了一个全尸。
刘皇后无奈地走向了生命的尽头。她这样的人,肯定是心怀不甘走向死神。回顾她的一生,她应该知道自己是个坏女人,坏到无可救药。她的坏,是为了活,是为了不再饥寒交迫,坏着坏着,上了瘾,就再也戒不掉了。所以,千百年后,我们读到这个聪明而又邪恶的女人的故事,还是有一股寒意。
当然,在太平盛世之中,人性之丑陋也并不罕见。这是人身上天生带有的黑暗面。但我相信,在一个好的时代,时代的美好能够抵消一部分人天性的恶,呈现人性的美好。如果刘皇后出生在一个太平盛世的太平之家,即使是一个可恶的人,应该也不会大奸大恶至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