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程设计考虑全面,逻辑链条清晰,异常情况考虑充分
对产品经理来说,想出牛逼的点子只是副业,怎么把产品流程设计顺利圆满没有遗漏地完成才是天职。比如,作为电商产品经理,除了正常购买流程,每个环节的错误页面有补全吗?每种问题的处理情况想到了吗?遇到网络信号不好或网络断开时界面会是如何的?用户没登录、没绑定支付、没支付成功的时候交互如何?用户登录失败、绑定失败、支付失败的交互又是如何?所以,这可能是你初步想象到的正常页面逻辑:
然而实际上交互逻辑可能是这样:
作为产品经理要充分考虑异常的交互逻辑,尽量详细列出异常交互逻辑处理方案,方便码农们开发处理,在后续开发测试过程中,没想到的异常情况再补充形成完整的交互流程。产品经理想的越全面,交互逻辑越清晰,开发返工越少。
2. 提示语要清晰易懂,避免文字错误。
作为产品经理,不仅要考虑各个流程的异常情况,还要考虑正常和异常情况下的提示语是否清晰易懂,反馈有效,提示语是弹窗方式、toast方式、还是页面内部提示。
正确识别: IOS、ios、iOS;
正确识别:登录、登陆;
正确识别:帐号、账号;
3. 有写文档或者做记录的好习惯。
大部分互联网产品都是敏捷开发,重沟通轻文档,尤其初创团队和小公司考虑到效率问题都很少有写文档的习惯。 许多人会觉得口头表述和口头确认是初创时期自然而然的工作方式,实则不然。即使最粗糙的产品功能说明文档、交互文档和需求文档,都要比任何事情全靠口头解决要好。文档和记录是规范产品研发的重要参考,是当大家有了争执可供确认的凭证,以及最后产品版本验收的查验标准。 半个月后,没人记得现在做的这个功能当初为什么决定要做,那个版本做了哪些功能。需求变更要及时更新需求文档。
4. 考虑将来可能的变化。
除了空间维度上要考虑更多情况,在产品方面,还要考虑时间维度上的状况。 包括但不限于: 版本的命名和意义(不要让用户困惑)
版本的更新周期(不要让用户觉得烦)
强制改版的情况(旧的功能无法使用。强制改版显然不宜太频繁)
将开发功能的预备(与技术沟通未来将开发的功能,提早在代码层面有所准备,以防经常做太多改版)
提前考虑埋点的情况(用来做用户行为分析)
要上 App Store 的应用,在做以上这些考虑时,一定要把审核时间算上
5. 满足需求的功能 >> 优质用户体验--不要过度设计
我见过产品经理甚至很多老板都会有这个误区,想自己的app够玄,格逼够高,眼前一亮,依靠炫酷吸引用户,但任何不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的产品都是耍流氓。对用户来说,用你们的产品是因为满足了他的需求,而不是因为够玄够酷。 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包含交互、视觉在内的用户体验,在用户需求尚未满足前,都是废物。满足用户需求是 1,而用户体验是可以在 1 后面添加的 0。需求,需求,需求,然后再设计。
举个例子,你看看淘宝的页面,各种入口,图片、广告:
你如果是信奉极简主义,恨不能把主页改成这样:
当然,逼格是高了,感觉用户视觉上舒服了,信息少了,干扰少了。但你作为普通用户来用的时候,会发现特别难用,除了搜索,无从下手,没有引导,没有类目,没有登录,作为大而全的电商网站,更多信息展示显然是比界面简洁更重要的。 所以永远记得,先满足需求,再设计,不要为设计而设计。
6. 正确地完成事情,是衡量产品经理称职与否的标准。
很多人问我怎么才算合格的产品经理或者产品负责人,我都会说关键词在于“完成”和“解决问题”,而不是“创造”、“创新”、“更美”和“更牛逼”。后者当然也重要,但应当只能算是锦上添花。 如前面所说,产品经理不是那种闷头想牛逼点子的人,而是把老板对产品的定位落实到方案上、把同事们的需求落实到功能的配合上,把用户对产品的反馈落实到迭代改版上的人。 举例来说,作为淘宝的产品负责人,你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让用户很方便、很顺畅地买到想要的商品,其次是让商家很方便、很顺畅地售卖自己的商品,再次是让平台的营销活动很方便、很顺畅地进行。其它的都不重要。 而作为百度的产品负责人,你最重要的就是让用户很方便、很顺畅地搜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我简单粗暴地总结了这样一个对比表格,你可以感受一下:
因此,对于产品经理或者产品负责人来说,“整体使用流畅、没有硬伤”比“这个功能真酷真炫真牛逼”是更令人值得骄傲的褒奖。
#本文同步发布到pm263.com,pm263为你提供更多更全的产品经理干货,欢迎大家访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