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是高鼎笔下的《村居》描写了春天儿童放风筝的情景。说到“纸鸢“就是现在的风筝,风筝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开始是传递信息的工具,宋代时,才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
想玩上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选材做骨架和选纸上可是大有讲究!选材做骨架,既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软,只能把毛竹削成做骨架,它既有弹性而有韧性,可以经得住大风的冲击而不被折断。选纸需要用轻薄且有弹性的纸,不然它在天空有粉身碎骨的风险,当然还可以采用丝绢,桑皮纸等。
在制作风筝形状时,要选择流线型的样子,这样才能靠风的推动升上天空。在给它上色时,要注意色彩协调,线条明了。在近处看着美观,远处看着清晰。
做好后需要两人来完成,我需要拿着风筝站在下风处,而妈妈拿着线轴在上风处,间隔距离要长一些。我双手把风等推向空中,而我的妈拿着线轴边放线边奔跑,我的心悬到了嗓子眼,自己好像就是那只风筝在空中随风而动,生怕从空中掉下来。风筝慢悠悠地飘上了天,我的心放了下来,可心中的石头还没有落地,风筝就像高空中的老鹰俯冲而栽倒在草地上。第二次,第三次……风筝都从空中掉落,把我心中热情的火焰扑灭了。就在我心灰意冷时,我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风筝,风筝,我的风筝飞起来!它就像一个打了胜仗的将军屹立在天空之上,我连忙找到妈妈,自己拿着线轴,看着风筝越飞越高,我心里正思忖着,风筝是否会飞上宇宙时,风向突然一变,我连忙收线,可是来不及了,风筝已被挂在电线上了。(唉,一个难伺候的玩意儿,真拿它没办法!)这使我想到了风筝像“孩子”,拿线的人像“父母”,而线是父母与自己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不能太紧,否则双方都没有自己的空间,也不能太松,否则孩子自控能力太差,会有不好的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