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市风味
帮欧阳雯搬完家,吃完晚饭后,在回家的路上,穿过熙熙攘攘的三环路,沿着高架桥路过天骄文化城时,发现附近很热闹:车辆很多,吆喝声此起彼伏,有很多摆摊的:卖烤鹌鹑蛋的、卖烤肠的、卖烤红薯的、卖饮料以及糖葫芦的等等,除了这些基本配置,还有很多卖观赏鱼的:孔雀、龙鱼、鲤鱼、斗鱼,还有很多不认识的品种。经过打听才知道,这是每周四的夜市。
听说夜市的主角是鱼市,每到周四晚上,北京周边几个城市(廊坊、唐山、保定)的景观鱼批发商们会在这里摆摊,第二天,也就是周五上午,他们会进到天骄文化城里面去摆摊。终于知道了,天骄文化城一进门宽阔的街道原来是给鱼市准备的,一到周六,一条宽阔的街道,一个摊位挨着一个,很是壮观。
说来奇怪,虽然都说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却很喜欢这种热闹的氛围,喜欢这种接地气的环境。一进入这种氛围里,就好像迈不动腿,不想离开。
我跟着人群一个摊位一个摊位地看,有的摊位前面人特别多,在灯光的照耀下,鱼都很漂亮。有的鱼被放在一个个大盆里,有的被放在塑料袋里,一包一包地挂在摊位上面。因为是批发,因此都是按包卖。
我不会养鱼,能养活自己就不错了,因此不太懂里面的门路,也没有太大的兴趣,走马观花地看了看。在高架桥底下,还有卖葫芦、核桃以及菩提等文玩的。
夜市里,自然离不开烧烤摊的身影,烧烤摊上冒着浓浓的烟,周围围了很多人,虽然都知道不太卫生、没什么营养,但还是架不住诱惑。
逛了20多分钟,就把整个夜市都逛了个遍,看了看时间,快到10点了,就决定往回走,路过一个葫芦的摊位时,两个尼龙袋里装了很多小葫芦,摊主卖力地吆喝着:“一元一个”,因为好奇,在一堆葫芦里挑了一会,最终选了两个形状比较板正的。
对于葫芦,可以当作摆件,也可以当做手把件,拿在手里搓,专业术语叫盘,越盘会越亮,因为表面会形成包浆,也就是一层油脂。
挑好了之后,付了两块钱,就一边盘着,一边往回走,这也算是入手的第一个文玩了,夜市离得比较近,因此10多分钟就到住处了。
第二天早上,从高架桥底下经过时,到处是垃圾,清洁员在清理着。
发现了夜市,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从此之后,每到周四就很期待夜市,每个夜市都会去逛逛,虽然不买鱼、不买小吃,但就很喜欢这种氛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