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身边的佛学 杨乐生

身边的佛学 杨乐生

作者: 杨乐生 | 来源:发表于2018-11-05 07:20 被阅读31次

感受·享受

    ——身边的佛学

     

文/ 杨乐生

     

      我不是佛教徒,但,我赞同两位先人的观点:“辩证法在佛教中得到精细的程度”(马克思)。“佛教处在理性思维的高级阶段”(毛泽东)。这种“程度”,这个“阶段”,萌发了我对佛教的兴趣,也影响着我的一些哲学观点。从我读过的并不算多的书籍中,进一步证明,佛教对政治、文学、艺术、社会、人生无不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因我不是佛教徒,没有理论基础指导、也不可能系统地研究佛教文化,故只对这种精神修持方法,修为态度有点肤浅感受。如有悖佛家修炼之道,乞佛主、方家谅解。我赞成这种摆脱干扰,寻求解脱,保持平静、平和、平淡的方法。窃以为,它还是人类的一种大智慧,一种启迪、引导,甚至是一种文明。近年中国大地上出的一些现象,与佛教格格不入,但却能从佛教中寻求答案或得到诠释。

      中华传统文化植根于农耕生产,最后定型也在此。这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我们劣势。佛教文化虽是舶来品,但它与农耕文化却具有互补性。如果说农耕文化是历史支撑,那么佛教文化可视为“补血”功能。农耕文化需要长期、逐渐积累。积累的好东西留给了后人,积累的不好的东西也留给后人。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仁义礼智信等,是传统;自私、狭隘、从众、贪婪、“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也是传统。这并非危言耸听。

      切不可从为,你念了多少经,念了多少佛、拜了多少次佛,投了多少钱就是修行,就是信佛。我坚信,信佛的最高境界是无所求!地质灾害中的救援队和志愿者,他们中绝大多数人可能不信佛,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又与佛教教义不谋而合。

      今天提倡环保,观佛教净土之说,岂不是有先见之明。清净国土、庄严刹土,表面上看仅是净化环境,实际含义更深刻。它旨在提倡“心灵环保”,打扫人们内心深处的肮脏。珍惜一针一线,爱护一草一木,关爱一禽一畜,均为环保。

      佛经载,晱子菩萨行时力,畏恐把大地踩痛;语时不敢高声,害怕惊扰山河熟睡。以深情款待无情万物,看似愚钝,实则体现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不愧为高僧!,

      千余年来,许多帝王卿相、饱学之士、文人武夫、凡夫俗子厕身其间,使佛教同社会各个阶层各个方面相结合、相融会、相激荡,然后汇入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大流,形成了中华文化的支流。这不能不让人深思。佛教的博大精深文化—一令我折服!佛学的丰富哲学内涵—一让我受用!说实话,对于佛学,我不是从信仰理念来接受,更多的是作为文化传承来享受。(800 字)。

相关文章

  • 身边的佛学 杨乐生

    感受·享受 ——身边的佛学 文/ 杨乐生 我不是佛教徒,但,我赞同两位先人的观点:“辩证法...

  • 感受.享受 杨乐生

    感受·享受 一一身边的佛学 文/ 杨乐生 我不是佛教徒,但,我赞同两位先人的观点:“辩证法在佛...

  • 佛学中的“无明”怎么用现代心理学解释?

    “苦”是佛学中的核心概念和基本驱动力,佛学就是要解决苦的问题,脱苦得乐,佛学中讲,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

  • 码字乐 杨乐生

    文/杨乐生 有“网络通”网友报喜, 祝码字初见成效,集祝贺恭维点赞于一堆。并言,已转发QQ群、微信群,群发了...

  • 有关柴火的往事 杨乐生

    有关柴火的往事 杨乐生 ...

  • 杨乐生语录

    杨乐生语录(1-6) 1、我是玻璃人。心用两种材料构成:一、钢铁;二、豆腐。 2、什么叫祖国,简单的很!祖先留下的...

  • 名酒(杨乐生)

    名酒(张三兴传奇之十六)文/杨乐生 这天,张三兴和桄洪顺、李四等人到太平镇耍。逛到老街时,桄李二人心急不免...

  • 指纹(杨乐生)

    指纹(张三兴传奇之十五)文/杨乐生 张三兴换手机后,也时髦地将数字密码解锁设置成指纹解锁。在解锁时,不...

  • “闹”杨乐生

    解字游戏之“闹”杨乐生门庭若市岂能不闹新婚嬉戏闹洞房肠胃革命闹肚子门诊部门庭若市住院部人满为患医闹过年汤圆吃多了呵...

  • 如果 杨乐生

    可惜没有如果文/杨乐生如果豪言壮语能战胜冠毒我高呼豪言壮语万岁如果豪言壮语能留住李文亮我情愿给豪言壮语跪下如果有如...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身边的佛学 杨乐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njj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