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家提出了三胎政策,来维持一定的生育率。也许人口老龄化是每个国家都在面临的问题。作者在英国遇到的一个华人朋友因为超生在那里申请到了身份。这个女生是北京人,到英国14年生了4四个孩子,身材保持得不错,除了老大是男孩,剩下的都是女孩。虽然还能够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但是已经觉得快不认识北京了。
刚开始她还每年回去,后来因为孩子的牵绊,就很少能够会国了。虽然已经拿到了公民身份,但是总觉得无法完全融入英国社会。骨子里终究是一个中国人,所以就算非常辛苦,她也会每周送孩子去中文学校,为了让他们不忘记中文。要有时间他会到图书馆看一周的中文报纸,仿佛这样就不会失去自我。
当然英国的社会福利很好,在这里多生孩子可以享受到许多政府补贴,孩子可以在公立学校上学,不用交学费,失业以后可以领到政府救济,还有免费的职业培训,全民医疗看病不花钱,低收入阶层可以得到低租金的住房,当然除了这些物质上的条件,对她来说孩子就是最大的收获,这在国内可能无法实现。像她这样的华人非常多,大部分时候他们思念着故土,但又因为各种原因和牵绊无法回去。那种在异乡的漂泊感也许是所有游子无法言说的心路历程。
作者在英国时遇到了一个好心的房东。最初只是在超市遇到的陌生人。老太太非常贴心地给她推荐了一种火腿肠,告诉她不仅好吃,还有买一送一的优惠。在彼此的交谈中老人询问她的生活状况,住在哪里,做什么工作,得知她还是留学生就非常主动地邀请她去家里玩。
那是一幢二层的小楼,前后都有花园,老人悉心打理的鲜花盛开。她还精心准备了茶点泡好下午茶等着接待作者。得知留学生在这里求学开销很大,特别是昂贵的房租,老太太提出让作者搬到她家里住。作者不需要付房租,条件是每周吸一楼和二楼的地毯。对于这样的邀请作者是非常惊喜的,不过刚开始她不太理解老人的善意。
其实老人原来在政府部门工作,退休以后就经常一个人在家里特别闷,偶尔有机会去教堂做一些义工,找朋友聊聊天,但大部分时候的独居状态有些寂寞,所以希望能够找一个同住者陪她说说话。她看到作者是一个辛苦打拼的留学生,就像慈母一样希望可以提供一点帮助,也为自己找个伴。
搬进新家以后,这对忘年交相处非常愉快。每天早晚房东太太还会准备好食物,她们会聊一些生活中的琐事,晚上一个看电视,一个去房间看书,周末一起去公园散步,每当这种时候,房东就会讲许多她小时候的故事。可惜一年多以后,这位慈祥的老人去了天堂……读到这段经历,让我也思考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也许将来每个人都要面临这样的难题。也许现在就要开始准备,学习如何好好安排时间,安放好自己的身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