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潮水一浪翻过一浪,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从不停歇。每个朝代都会经历兴衰更迭,循环往复,直到一个更有仁德、更有能力的救世主出现将其颠覆。
周朝790年,近八百载,在这段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共传国君32代37王,是我们中国历史上延续最长久的朝代。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其中西周是周朝最为繁荣鼎盛的时期。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坠。
逞干戈,尚游说。
周公~分封与礼乐
武王伐纣建“周”,在位两年后就去世了,周武王死前将年幼的周成王托付给自己的四弟~周公旦辅佐上位。
这一决定也引起了武王另外三位弟弟:管叔、霍叔、蔡叔的不满,也为后来的“武庚叛乱”埋下了伏笔。
周公在武王分封的基础上,大规模实行封藩建卫政策。将周室子弟、亲戚、功臣或古代先王之贤后裔授予土地和人口,形成以宗法制为核心的统治网络。
那时整个周朝的国土被分成70多块,有50多块都姓姬,都属于王室贵族。这一制度在初期巩固了统治,但后期也导致了诸侯割据 。
《荀子·儒效》记载:“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种政策使周王朝控制范围扩展至黄河下游及淮河流域。
周公平定了“三监之乱”后,吸取了夏、商六百余年的经验教训,编制了《周礼》总结出一套最适合当时的治国方针政策:制礼作乐。
上至君王下到百姓,每个阶层都订立了严格的行为、礼仪规范,大到祭祖、征伐,小到饮酒、婚丧,都遵循标准行事。
在我们现在看来简直不敢想象,感觉人的自由完全被剥夺了。但放在那个时代,国家急需这样一套体系来维护等级秩序,巩固统治,使得百姓安居乐业。
周公制礼的核心是强调德政,提出了“敬德”、“保民”、“慎刑”等政治理念。
和我们现在的以礼治国、依法治国其实是一样的道理,只是它制定得更加具体和详细。
如果一家公司只有规章制度,没有人文关怀,只来硬的肯定没人干,管理国家更是如此,于是周公用上了“乐”。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音乐可以调节人的情绪、缓解各种压力,可以教化百姓,让民心归于淳朴。
不得不佩服周公的智慧和仁德。“礼”和“乐”如同一对翅膀,一阴一阳,一硬一软,让西周稳定地向前飞翔。
周公的“制礼作乐”换来了西周两百多年的国泰民安。
特别是在周成王和周康王在位期间,天下安宁、国力强盛,史称“成康之治”,四十余多年刑具不用,没人犯罪,这是再也不会有的太平盛世。
但自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失信于天下后,又废嫡立庶,引发申侯联合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
周平王在各诸侯的拥立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这个时期,王权完全被架空,周王室权威一落千丈,诸侯争霸,周朝开始进入“礼崩乐坏”的时代。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