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浓缩罗胖2019年跨年4小时演讲,重点都在这里了!

浓缩罗胖2019年跨年4小时演讲,重点都在这里了!

作者: 冬雪暖春 | 来源:发表于2019-03-24 13:11 被阅读0次

近几天才听了罗胖的跨年演讲,很受鼓舞,其实细想也不过是一剂鸡血,但是这样的鸡血不适合一次注射完了事儿,适合冷藏起来,慢慢享用,明摆着的事儿,罗胖一讲就是不一样,他想得明白想得透彻,传达正能量的方式也高级,鼓励是这个年代最稀缺的资源。以下是我的几点启发:

1. 个人命运与时代关系怎么去表达?

我们这一代,房价、金融、就业,相信很多人都不时会有被时代裹挟着前进的无力感,这种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的关联怎么去表达?罗胖开场举了一个例子:

为了赶在中方关税落地前抵达大连港,从美国西雅图出发的“飞马峰号”曾载着7万吨大豆在海上开足马力一路狂奔,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引发强烈关注。据《卫报》称,自“飞马峰号”未能在关税加征落地前抵达中国后,它就一直滞留在海上,在中国境外绕圈航行。

“价值超过2000万美元的大豆在太平洋上漫无目的地漂流了一个月……而这艘重达43000吨长229米的货船,也已成为这场针锋相对的贸易争端潜在后果的一种象征。

大豆君轮船被挟裹在时代的洪流中进退两难的窘况,引出个体命运与时代洪流。非常贴切和生动,一个新闻事件的解读,引起听众的共鸣。对于写作同样适用,一个面对全国知识圈的开场,用这样一个例子,既符合主题又彰显出了高度。

2. 做事儿的人和不做事儿的人。

不做事的人,经常会这么提问题:远方和苟且怎么选择?理想和现实怎么能平衡?有没有觉得,这种问题很难回答?为什么难?因为太抽象了。其实很多无法回答的问题,都是因为没有在具体场景中解决。

做事儿的人关心的永远是怎么去妥善解决当下的事情,不做事儿的人永远在关心未来,在权衡利弊。

这么一听,真的要自打巴掌,我不就是那种被罗胖定义为不做事儿的人吗?天天谈什么理想与生活怎么平衡,其实真正展现在做事儿的人那里,只不过是一张时间表,做好当下的事儿比什么都重要。最近在听喜马拉雅《尹志豪:高效竞争力》的课程,里面对于CPS冠军高效时间管理的介绍非常棒:尝试把所有未尽事项写在本子上,然后拆解开来,写好执行时间,一项项地去执行,每周进行一个复盘与整理,再开始新的周期。

3. 乐观是什么?乐观就是一种人生底色。

不管在什么年代,悲观的人不可能成事儿,任何时代都需要能成事儿的态度。

这个定义非常有意思,很多时候我觉得我非常悲观,面对原声家庭,面对生活中的鸡毛蒜皮,但是我潜意识里的态度实际上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式的,我坚信没有不能解决的难题,没有迈步过去的坎儿,冥冥之中,我也只相信我是那一批幸运的人。相信自己可以,然后就真的可以了,这种潜意识的心态非常重要。

4. 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离我们有多远?

不要以为一个机器人走到你面前跟你打声招呼,你才会以为那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远比你预想到的广。我通过百度也来列举一二:

个人助理Siri,能够帮助我们发送短信,拨打电话,记录备忘,甚至还可以陪用户聊天。Siri作为一款智能数字个人助理,它通过机器学习技术来更好理解我们的自然语言问题和请求。

特斯拉,它的预测能力、自动驾驶功能等越来越“酷”。这些汽车正变得越来越智能,这要归功于它们的无线更新。

在朋友圈人工智能的文章比比皆是,我通常都是视而不见,感觉离自己很远。因为不了解,所以无知!所以,保持对新事物的感知力,接受一些信息的态度觉定了人的见识和格局。

5. 对我们个人而言,总有下一班,哪有末班车!(=努力永远都不晚!)

上一个窗口在关闭的同时,没准儿属于你的趋势正在打开。被这句话感动了,时时刻刻准备着下一个趋势来的时候,没准抓住的就是你,成功的就是你。

对我们个体而言,小趋势多如牛毛,永远不要为自己没有抓住趋势而扼腕叹息,作为普通人,小趋势就像公交车一样,一会儿一趟,停留时间虽短,但永远没有末班车。

80多岁学写作的老人,偶尔看了得了诺贝尔奖莫言的文章,觉得自己也能写,于是坚持写下来,摘得无数文学界重要奖项,所以不要相信那些“人到了三十几岁就没有创作力”的鬼话吧!

还有一句话:凡是吓不死我的,我都做好准备,我去未来等他,都会让我更强大!

6. 关于抽象和还原。不抽象就无法深入思考,不还原就不知道真实面目。我理解起来就是说,做一个做事儿的人,不要停留在YY阶段,真正挽起袖子干起来,就会还原了事情的真相。

我是有一定抽象能力,但是还原能力很差,很多事情,都停留在抽象思考上,也沉溺其中,也就是不做事儿人的典型思维模式!

举个例子:抽象到还原

你相亲的时候,别人给你看了某个女孩的详细简历,从三围到喜好等等细节,但是你还是要亲自见一见面,才能确定要不要娶她。

扶贫——扶贫的标准是容易制定的,但是还原到每个扶贫干部那里,永远都是这种那种的个案:今年他家收入超过了扶贫标准,但是是因为农产品的价格上涨造成的,要不要把他家拉出扶贫线?又一家,他们的收入低于扶贫线,但是家里有三个精壮劳力天天打游戏不去干活,你要不要扶贫?

7. 多元思维模型。听起来很玄,我当时第一感觉是:“汇聚各行各业的精英,思维模式互相分享借鉴,从而形成自己独有的思维模式。”这是我的第一个理解,但是后来觉得非常狭隘。我借鉴了一个觉得比较靠欧的说法:

所谓多元思维模型,实际就是【最准确地抽象化解释真实世界的模型】。只有接近真相/本质、尽可能远离认知偏见,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做出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个个决策。

——接触的信息越多,越容易做出更加正确的决策。

启发:善于从不同的人身上学习不同的思维角度,内化而为自己所用。

这是得到大学的办学理念,007社群里面有得到大学的学员,非常钦佩,这是一个门槛特别高的大学,能和得到大学的学员在一个社群里面坚持写作非常荣幸。

8. 非共识。这里引用梁宁自己的话来解释更明白:

创新本质就是做“非共识”的事。已经是大众共识的事物,那没什么创新可言啊。然而人们口口声声说“创新”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心理准备去接纳“非共识”。

创新的压力,很大程度是“非共识”的压力。因为你做的,不是共识。所以大多数人不能相信你。于是大家会很自然地等着看创新者的笑话,等他失败,以验证当下的共识是对的,共识是安全的,再次确认自己当前的道路是正确的。

创新的道路,就是非共识的道路,就是在怀疑与争议中前行的路。

我理解起来就是一个动词:从不被认可到最终被广泛接受,从而影响别人。梁宁说,很多非共识就是把被忽略、被遗忘的东西呈现出来。

最后,想起来之前身边的一个人抱怨少年得到的数学课是一位哲学老师讲的,今天听罗胖提到他对等号的解释:等号意味着有些东西并不重要,举个例子,一家三口每个人吃一个苹果,总共吃了3个苹果,1+1+1=3意味着家庭里面的每个人并不重要,他们共同做的事情(吃了三个苹果)才重要。有这样思考的人来讲给孩子们学数学不要太棒!

得到的累计收听时长确已成为很多公司衡量一个人学习能力的一个维度,个人在职业成长阶段非常推荐大家到得到上利用碎片时间学习进修。今天的笔记分享给大家,希望共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浓缩罗胖2019年跨年4小时演讲,重点都在这里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pcu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