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追忆袁隆平老师

追忆袁隆平老师

作者: 山野人家 | 来源:发表于2021-05-23 15:06 被阅读0次

父、兄两代人踏着袁隆平老师的足迹,与时代同行,见证参与杂交水稻的孕育。

哥哥,张固平,浏阳镇头一名普通农民,惊闻袁隆平老师离世,追忆他最敬爱的师长。

结缘

1976年,袁隆平老师研制出来的杂交水稻,开始在浏阳镇头推广。

1978年,我当生产队长,我队进行制种获得丰收。

此后几年,我一直被浏阳农业局聘用,在浏阳各村进行制种推广工作。

1982年,我去海南进行繁种。

简单说,繁种:保持系(父本)X不育系(母本丿产出的种籽还是不育系。

繁种还是不育系,作为制种母本用。

制种:恢复系(父本)x不育系(母本)杂交,产出的种籽,作大田良种用。

制种要一年才能育出种秄。

我国是5月在湖南播种,8月到广西播种,元月去海南三亚播种,一年能进行三次,实行全国大合作,所以才能高效出成果。

我和父亲(1953年湖南农学院毕业的老农技工作者),因育种丰收,双双获浏阳有突出贡献先进个人(浏阳镇头仅2人)。

踏着袁隆平老师的足迹,与时代同行,见证参与杂交水稻的孕育,是我一辈子的荣耀!

走近袁隆平老师

1985年至87年,我在海南三亚师部农场:湖南农科院南繁基地,进行水稻和辣椒制种。

有幸同袁隆平老师一起工作和生活。

当时,成立了水稻杂优中心,同农科院平级,袁老师任主任。

袁隆平老师不喜欢叫他“主任”。

我们在农科院也从不称呼书记、主任、所长,全部称老师,

我当时是带队的,也被称老师。

袁老师每年三月份,水稻抽穗前,必到三亚基地。

袁老师每天戴顶草帽,穿上套鞋,背个黄挂包。

顶着烈日与学员们一起下田,进行水稻去雄配组。

去雄配组是人工在稻子抽穗没开花前,用剪刀把每株每粒稻子剪去约三分一,剪去部分就是雄花,再用纸将剪去雄蕊的植株的包好,以防止异花,再用其它雄花品种配制,每株有十来穗,一穗有几十粒,且只有烈日下才最易受粉,工作艰辛、枯燥、费时。

袁隆平老师田间工作辛苦忙碌一天,晚饭后,还要在基地水泥坪打一个多小时排球。

打完球,袁老师就在井边,自己扯水,洗个冷水澡。

晚上,再和同事下几盘象棋,我是忠实观众。

袁隆平老师非常的谦和,我们都愿意跟他一起工作、学习、娱乐。

在袁隆平老师杂交水稻推动下,湖南农科院又进行了辣椒制种。

1986年,我负责生产辣椒杂交种"湘研一号",产种籽30多斤,1987年在师部农场产"湘研一号"300多斤,被国家评为了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8年成立湖南蔬菜所,此后,我与农科院蔬菜所签约,辣椒制种二十年。其间,袁老师介绍他很多亲戚跟我学习辣椒制种,我也多次给他们进行实地指导。

我们农民走上致富之路,感恩袁隆平老师!

袁老师去世,我有幸受邀参加悼念。

袁隆平老师永垂不朽!

相关文章

  • 追忆袁隆平老师

    父、兄两代人踏着袁隆平老师的足迹,与时代同行,见证参与杂交水稻的孕育。 哥哥,张固平,浏阳镇头一名普通农民,惊闻袁...

  • 追忆|袁隆平

    袁隆平,这个响亮的名字被无数人想起,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撒向人间的种子温饱着每一个人。 领略着他的人生轨迹,不由...

  • 追忆高中老师

  • 追忆范老师

    追忆范老师 看着百川群里众文友的哀悼诗文,百感交集。 正像古道西风老师说的,除却他的亲人,先生的去世,引来那么多和...

  • 敬挽袁隆平院士

    敬挽袁隆平院士(中华新'韵) 中华拓荒人——袁隆平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 “杂交水稻之父”、...

  • 追忆马天文老师

    多少年不写了,自然手很生。年龄的增长,对工作的热情似乎有点看透,不经意间有些写文章的念想。日常中写作的灵感...

  • 追忆老唐老师

    题记:老唐走了,橛子手焖不在,也带走了我们的青春少年时—— 一场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很多鲜活的生命被夺去了,2020...

  • 追忆偏正中老师

    文/赣之子 偏正中老师是广东人民广播电台的一名资深主持人,偏老师于1965年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播音专业毕业后...

  • 袁隆平

    杂交水稻海中培,沧海化田轻似灰。 弹指不思身后事,一生辛苦作粮媒。

  • 袁隆平

    冲霄鸿鹄志 潜龙在野中 大救苍生众 天下最服公 注 袁隆平院士将水稻亩产提高近一倍,惠及全球,大救苍生,泽人无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追忆袁隆平老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pczj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