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论文和拍电影其实是类似的工作。论文的作品和电影作品出来,一样需要带给人启发或者是收获,感慨。
写作的过程是很文艺的一件事。
但是科学的写作并不是文艺工作那么随心所欲。需要科学严谨论证过程,这个过程要看大量前人已经有的研究、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自己通过实证手法或者统计手法来对论文提出的一个问题得出一个结论。
论文最重要的就是
逻辑的严谨和研究问题的新颖性。
可以说写论文是一个创造知识的过程。
关于贸易有个较有名的理论:
两个人A和B,A擅长中文,B擅长英语。他们同时被要求提交1000字中文和英文的作文,允许合作。
假设A做一篇中文作文3小时,英文5小时。
B做一篇中文作文5小时,英文3小时。
那么A做完一篇中文加上英文的需要8小时,同样的B也是需要8小时。
如果A做两篇中文要6小时,B做两篇英文要6小时。
然后互相用一篇英文和中文的作文交换。这样他们用6个小时就可以提交作业。
双方都节省了两个小时的时间。
这种理论可以用于国际贸易,两个国家互相做自己擅长的产业然后互相交换商品,这样对两个国家都有好处。这就是李嘉图200年前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
经济学讲的都是供给和需求的关系。每个人在社会上提供自己的劳动,获得工资,养家糊口活下去。因为每个人的脑力,知识,能力各方面都有不同,所以每个人可以获得的工资也不尽相同。拿到工资提供一个家庭的衣食住行,这样一个过程就是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一个国家如何运转。比如中国选择市场经济就比计划经济来得有效率。所谓市场经济就是大家公平竞争,市场自我调节价格,这个过程。也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关于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话题。
我们商学研究科的研究对象是企业。现在对于公司和企业这个词我们都很熟悉,人类最早有公司这个词,是葡萄牙的东印度公司。一个船队,漂洋过海,把东方的神秘货物冒着生命危险运到西方市场上卖,获得大量财富。慢慢的有了上市公司,有了华尔街。
公司是一个组织。有光明的一面,比如为我们提供了商品和服务。让我们生活更加便捷。也有黑暗的一面,比如毒奶粉事件,环境污染等等。
没有公司就没有现代文明,健康的生活。据说很久很久以前,只有国王才能在夏天喝到冰水,冬天有冰的时候挖一个地窖,把大块大块的冰埋起来,用棉被包裹。夏天融化到只剩一小块了,天气最热的时候取出来,把冰块放水里,国王这样就在夏天喝到了冰水。那我们现在有了电冰箱,一年四季都可以喝到冷饮了。
关于企业的研究有很多部分。企业本身就是人力,物力,财力的集合。卖出了商品获得利润,给员工工资,企业也得以继续生存下去。有人说企业最大的目的是利润,也有人说是生存。
商学研究有很多小的分专业,比如:
做经营学的,是研究一个企业采用什么战略才会经营更好。比如多角化战略,就是原先在一个领域生产产品,然后跨界生产,就是多角化生产。
做市场的。一般在商品的价格,销售渠道,产品,广告。这几个方面来研究消费者的喜好。市场营销是这些年比较热门的方面。比如9.9元总是给人感觉比10元便宜,看到这个价格去买的人比较多。
做会计的。就是计算企业的盈亏情况。有会计师资格证考试。
做生产管理的。就是在产品的质量和研发上下功夫。
我现在做的研究对象是跨国公司。
这里面包含的内容比如说:为什么日本的汽车要在日本研发,生产的环节转移到中国或者泰国呢?这背后有一个原理叫做要素附存。因为在研发的环节需要大量的高科技知识,和汽车的相关经验。日本这方面人才较多,所以在日本做。而中国和泰国的人力成本较低。(中国10年前较低现在人力成本也高了)所以每个国家的生产要素各有优势。跨国公司一般是把每个国家的有利资源结合起来,生产出性价比较高的产品。
又比如:为什么一个公司要跨国经营呢?到了一个新的国家政策不熟悉,市场不熟悉,风险高等等问题。那么公司要选择哪个环节在国外进行呢?是研究开发部,生产部,还是到了国外现地生产销售呢?
公司在跨国经营的时候可以在别的国家设立子公司,那么为什么不在自己国家生产好商品通过国际贸易贩卖呢?这里涉及到关税运输费的计算等问题。
类似这样的问题就是我现在在做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