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部电影,感觉很多时候人对自己的压抑太久了,尤其是对于女性。
长久以来的传统观念,依然深深烙印在很多人的思想里。
明明是生活在文明的、人人平等的现代社会,可生活总是会不断的提示你,这不平等、不公平,当默许的规则依然还是主流,往往就很难改变趋势。
社会的发展很快,但人整体思想的进步好像总是慢很多。
人不是没有思想进步的条件,而是很多人自从获得了一种思想之后,就再也不对别的思想有兴趣、好奇了。
哪怕有些思想观念错的离谱,让自己处处碰壁,却依然像宝一样抱着不放,甚至会带进坟墓里。
人不愿意反思自身的问题,终会被问题弄的遍体鳞伤。
传统的美德和腐朽的观念有时候界限没那么清晰,就比如尊敬长者和倚老卖老,同一件事,不同的观念,会有不一样的性质,而人性的弱点总会让一些人把腐朽的观念曲解成自以为是的美德。
还是鲁迅先生说的好:从来如此,便对吗?
男尊女卑,女主内、男主外,家庭主妇,似乎向来如此,便对吗?
从另一个层面来讲,观念无非对错,不过都是人的评判。
但观念会影响人,会指导人的实践,而行动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或好或坏的感受,而感受是真实存在的。
你的行为让人感到很生气、很伤心、很痛苦、很无奈,这是真实存在的。
电影中女主的大半生可以说是国内很多那个年代女性的写照,因为是长女,所以要下学帮扶弟弟妹妹,因为是女性,所以要生孩子,做家务,因为是妻子,所以丈夫要当家做主。
女性可以是很多角色,却唯独不能成为自己。
长久以来形成的观念往往没那么容易改变,就像女主的母亲,她明明也是从小受到了不公的待遇,可是当自己的女儿受到相似的经历,她的第一反应却是,你怎么可以那样,别人会怎么看我们?
不是她没有痛苦,而是她习惯了,她习以为常了,她以为就应该那样。
可是李红不那样想,虽然她没有实现上大学的心愿,但她的心是开放的,是向往自由的,是会尊重自己的感受的。
所以当她也有了女儿,也成为了一名母亲,她不想再让女儿重复自己以往的经历,而是让女儿去做她自己,尊重女儿的感受。
长大之后的女儿,虽然还是无形中会受到母亲以往的经历,但她不会让自己陷入其中,而是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
这时候就不只是只靠自己一个人就能解决的了,丈夫愿不愿意平静的听妻子的倾诉,真诚的考虑对方的感受,对于这段婚姻的幸福很重要。
李红和孙大勇的婚姻,是一场没有硝烟但充满了争吵与争执的战争,几乎没有和平的日子,女儿都一而再的劝母亲离婚。
但最终家人的不理解、不支持,让她打消了念头,只想着忍一忍,这一辈子就过去了。
糟糕的关系给李红带来的是不断的压迫感,她也因此陷入了抑郁,也正是抑郁的契机,让她重新燃起了青春年少时的梦想,去云游四方。
本以为终于可以换个活法,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可是家庭琐事却一次次困住她。
因为要照顾女儿的事业机会,所以等一等,因为要照顾孩子,所以等一等。可是当一件件事都等过去了,新的事来了,还是要再等一等。
等的时间久了,似乎家人都已经忘了,她想要出去自驾游的,直到那晚欢乐的家庭聚会中,一盒撒了一地的乒乓球,引来了一场沉默中的爆发。
再也无法忍受的李红,毅然开启了自己的自驾游之旅。她遇见了很多有趣有爱的自驾游伙伴,她看见了一片片令人心旷神怡的风景,她疗愈了自己,重新让那颗破碎不堪的心焕发生机。
一位母亲活出了女儿心目中向往的自己,可是这其中有太多不易,而现实生活往往更残酷,很多人的梦想大都变成了一生也无法实现的梦。
看完这部电影,感觉自己很早就有了出走的决心。我的经历跟故事有些像,只不过我是幸运的,考上了大学,去了离家非常远的地方。
高中毕业前,去过最远的地方也就是临近的县城,也是从那时起,我就萌生了“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想法。
如今过去近十年了,我的想法没变,这么多年,我也去了很多不同的城市,看了很多从来没有见过的风景,这条路,很长很远,也许会长到我一辈子都走不完,但没有关系,因为这一路上都会很有趣,都会有让我好奇去探索的东西。
做自己很不易,但不做自己只会更难。假如每个人都有一次《出走的决心》,那么每个人都会遇见让自己喜悦的风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