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市把门头牌匾换成了绿色,我觉得这事儿背后有高人指点。中国历史上就有人专门研究青黄赤白黑5种颜色对皇帝和国运的影响。
马伯庸写了一本书《中国简史》,说齐国有一个阴阳家叫邹衍,专门研究天命天理,据说通晓了上天的奥妙,能言尽天事,人送外号“谈天衍”。
这位谈天衍推出了两个全新的理论,一个是大九州学说,一个是五德终始说。
这里只介绍五德终始说,简而言之,金木水火土五行配五种德性,就是金德、木德、水德、火德和土德。
比如人文始祖黄帝属于土德,土是黄色,故崇尚黄色。 禹是木德,崇尚青色。周是火德,崇尚赤色。
这样尧舜禹汤周都被赋予了金木水火土5种不同的德性,后朝代替前朝,五行生克周而复始。
这位老先生没有给出土德木德的概念是什么,大概是过于玄妙,世人无法理解,只说某位皇帝出生时或即位时出现黄龙、青龙、火赤鸟等祥瑞。
研究这个有什么用呢?自然是卖与帝王家。
中国的皇帝非常重视自己当皇帝的正统性。天命有常,为有德者居之。皇帝要给自己找个当皇帝的理由就要在“德”字上下足功夫。
邹衍就是齐国的官办学堂“稷下学宫”的教授。齐国的第3代国君田午,杀死了自己的哥哥和侄子篡位为君,就是创造了成语“讳医忌医”,不听扁鹊良言相劝的那位齐桓公。他为了掩人耳目,创办了这个稷下学堂,搜罗不同流派的思想家,大搞理论研究,学术创新,为自己正名。此时邹衍的五德终始说诞生了。
这个学说被历朝皇帝视为珍宝,登基以后先看自己是什么德行,崇尚什么颜色。大臣们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这些老学究们穷其一生研究的这些这些理论和老百姓的吃穿住行没有半毛钱的关系。纯粹是拍皇帝的马屁。皇帝说出一句话,他们再去寻找或者是创造出一套理论去迎合。
最基层的公务员刘三儿经过几年的折腾成了汉高祖皇帝。在讨论汉朝是什么德性的时候,随口说了一句:“咱们是水德吧,大家都穿黑色的衣服”
刘三儿基层出身显然没有政治头脑和理论素质。秦朝接的是周朝,周朝是火德,秦朝是水德,固水克火。汉朝推翻的是暴秦,怎么能也是水德呢?
但皇帝金口一开,万难更改,这可难坏了这帮理论工作者。就在大臣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应对时,有个叫张苍的,脑瓜聪明:“汉朝接的是周朝的基业。夏商周都历经几百年,秦朝才10年,秦以严刑峻法治国,不是以德治国,不能进入五德轮回。不能算一个朝代,秦是闰统,如同历法上闰余成岁,多出来的闰月,只能算是一个过渡阶段。
好家伙,他一句话把中国第1个大一统王朝抹去了。
不过刘邦听着心里高兴:“咱这一蒙还蒙对了。要不咱当皇帝。打仗全会,蒙的全对”
汉朝是一个理论创新的朝代。不过他的创新不同于春秋时期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他的理论创新完全是为了迎合皇帝。他们把儒学搞得离孔孟之儒越来越远了。儒生一个个都像神棍一样。
到了汉武帝的时期。这位好大喜功的皇帝觉得功勋卓著,但是写作班子却跟不上,不能为自己自己开疆扩土的丰功伟绩提供理论依据。于是启用了我们河北老乡董仲舒。董老夫子提出三统说,和五德说融合在一起。汉朝的水德在120年后转为土德。汉人又可以穿黄马褂了。
儒生刘歆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写出了一本叫《世经》。新五德学说新鲜出炉:汉朝是火德。应了刘邦是赤帝子之说。期间引经据典,著书立说,各流派口枪舌剑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总有人没事干,就善于搞这些没用的玩意儿。上面正儿八经,下面不知所云。理论宣传和实践生活两张皮。唉,没办法。历朝历代都有这些蒙事儿的理论家,专门创造新名词、新概念、新理论,迎合统治者的需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