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论语》乡党第27节,也是乡党最后一节了。这一节讲了一个孔老夫子与山鸡的故事,总感觉这圣人还不如山鸡。
说孔老夫子看到只山鸡在天空飞了个来回后,又停在了另一棵树枝上,孔老夫子便很用力地感叹到:你这只山鸡啊,得其时呀!得其时呀!得其时呀!得其时呀!
孔老夫子正感叹着呢,边上子路向山鸡拱拱手,于是它又抖动翅膀飞走了。
孔老夫子在这里就是羡慕嫉妒恨,你看,我妥妥的圣人一枚,带一邦小弟周游列国,到头来却无一枝可栖。而你这山野雉鸡,却是自由自在由这个树枝飞到那个树枝的。
山鸡代表最原始的自然,如人之初,而圣人是后天的回归自然;山鸡是原初的从心所欲,而圣人是修习所得的"从心所欲,不逾矩"。两者相较,高下自判。
再者,中国自古有天道有缺的思想。《周易》有"大道五十,天衍四九"的说法。同样在《周易》的乾卦中也是九五至尊,到了最高处的上九,却是"亢龙,有悔!″
所以孔老夫子认为圣人不如山鸡也很正常。虽然整篇乡党篇都在讲圣人吃喝拉撒、鸡毛蒜皮的小事,让圣人努力向山鸡靠拢。但第一是回不去了,第二是有缺、留白才是真圣人!
也有能回去,且更胜之的理论,那就是印度佛教教义。涅槃成佛,涅槃有重生的含义。不但重生,更胜从前。
但涅槃成佛到了中国却另有名称,谓之:圆寂。圆满,然后寂灭。
有缺!留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