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鹏:
在手机上给你写这封信时,心里翻涌的既有理解,也有着急——我知道你正站在一段不容易的冲刺路上:我们曾经为保研的遗憾失落过,如今你正带着“冲刺更好学校”的理想在咬牙坚持,在这最后一个半月的高压里,难免会有行动跟不上心气儿的懊恼,有想专注却力不从心的疲惫。这些,爸妈看在眼里,也懂在心里。
其实你不必因“偶尔放松”苛责自己。备考就像跑马拉松,最后一公里的累是常态——出租屋里的专注难寻,图书馆的坚持需要毅力,想学却提不起劲的瞬间,本就是普通人对抗惰性的真实模样。但我更想告诉你:你心里那股“想冲刺更高平台”的劲儿,早已是最珍贵的底气。很多时候,困住我们的从不是时间不够,而是“想做”与“在做”之间那一步小小的“行动差”,而你缺的从不是能力,只是再逼自己一把的决心。
关于最后这段路,爸妈不想给你添更大的压力,只愿和你一起把“该做的事”捋明白、做扎实,就像咱们电话里聊的那样:
其一,把时间“拆碎”了用,让计划帮你“稳住节奏”。最后一个半月,与其慌慌地“赶进度”,不如把每天、每半天的任务列清楚——英语背多少单词、做几套真题,专业课啃几章知识点、整理多少笔记,政治刷多少题、记多少核心考点,四科匀速推进,不偏科、不贪多。每天完成一个小目标,睡前回头看时,心里的踏实感,会比“学了很久却没头绪”更能给你力量。
其二,把“效率”放在第一位,别和“舒服”妥协。你比谁都清楚,图书馆的学习效果远胜出租屋——那就别让“不想动”“有琐事”成为借口,再“逼”自己一把:早上定好闹钟,收拾好书本就出发,哪怕前几天需要“硬撑”,习惯了那份“到点就学”的仪式感,专注度自然会回来。选择对的环境,本身就是在给理想“搭梯子”。
其三,暂时“清空”无关的干扰,让精力只往一处聚。这个阶段,“取舍”比“兼顾”更重要——那些刷不完的短视频、聊不尽的闲天、无关紧要的琐事,不妨先放一放。不是要你变成“苦行僧”,而是想让你知道:当你把所有心思都扑在“吃透一个知识点、搞懂一道错题”上时,那种“每天都在进步”的踏实,会远比短暂的娱乐更让人安心。
其四,把作息“稳住”,身体才是冲刺的“本钱”。中午1小时的休息时长是硬规矩,晚上别熬到凌晨一两点,早上别赖到床上不想起——规律的作息不是“约束”,而是帮你保持清醒头脑、高效学习的“助力”。别等熬到头晕脑胀才后悔,好好吃饭、好好睡觉,才能让每一分学习时间都有价值。
最后,务必记着“安全第一”。一个人在外租房、往返图书馆,路上多留心,别因赶时间慌慌张张,也别因学太累昏昏沉沉。你好好的,才能毫无顾虑地往前冲。
孩子,爸妈知道“冲刺更好的学校”是你的理想,也知道这份理想背后,是你对自己未来的期待。但我们更想让你明白:考研的意义,从来不止于“考上”或“考不上”——这段独自对抗压力、咬牙坚持的时光,会让你更懂“理想需要行动支撑”的道理,会让你在未来面对更难的挑战时,多一份“我能扛过去”的底气。
爸妈不会站在身后逼你“必须怎么样”,只会做你最踏实的后盾:累了就给我们打个电话,烦了就说说话,哪怕只是想沉默一会儿,我们也会陪着你。但现在,请你再“逼”自己一次——战胜那份小小的懒惰,克服偶尔的怯懦,把每天的学习都落到实处。
等到考场上合笔的那一刻,愿你能笑着对自己说:“我拼过了,不后悔。” 而爸妈想对你说:无论结果如何,你为理想全力以赴的样子,早已是我们最大的骄傲。
加油,我的孩子。我们等着听你冲刺的脚步,更等着陪你迎接每一个新的明天。
爱你的爸妈
[2025年10月27日于深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