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不要让快乐毁了你的人生

不要让快乐毁了你的人生

作者: 小奚有话说 | 来源:发表于2024-05-15 20:31 被阅读0次

如果你知道,你的大部分的动机都是由快乐原则决定的,你会怎么想?

什么是快乐原则?快乐原则就是我们的各种认知和行为,都是被快感和不悦两种感觉所左右,我们在下意识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都是为了增加快感或者减少不悦。

这么说可能有些抽象,但我举个例子你就会明白。

比如你早上起床,你为什么起不来?尤其是冬天的时候盖着被子你更起不来,因为床上很舒服,那一般什么时候你会起来?比起来的原因,无非是因为其他活动能够创造更多的快乐活着,有一些迫不得已的动机而起床,比如今天有一个聚会,你必须要参加,那么你起床就是为了参加聚会,又或者说你不起床,你父母就会对你责骂,你害怕父母的责骂因而你不得不起床。

有时候我们即使在床上已经感觉不到舒服了,甚至会让自己有些难受,但是我们仍然不想起床,还是需要另外的动机来促使你起床,这是因为起床这个动作本来就是令人不悦的。

我们喜欢打游戏是因为游戏能够增加我们的快乐,我们不想起床,因为起床会让我们感到不悦。

我们可能会找各种各样的借口,说明自己这样做的动机,但我们内心最深处的动机还是因为我们想要增加快感,减少不悦。

这种快乐规则已经牢牢的深入在我们的潜意识中,我们可以称之为快乐无意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注意力都被快乐无意识给牢牢把控住。

比如你愤怒,你会对惹怒你的人进行报复,因为愤怒本身就是令人不悦的,而消除这个不悦的方式就是报复,报复别人会让你感觉到宣泄和愉悦。

比如你焦虑,你想摆脱焦虑,因为焦虑本身会让人痛苦,所以你会逃避那些让你引起焦虑的事物,其实这也是一种拖延症,只要还有时间,我们就会想着去偷懒,因为偷懒可以消除焦虑,让我们不用去面对焦虑带给我们的不悦,但是如果时间临近,你不得不去面对这件事情,那么不做这件事情会给你产生更大的焦虑,而此时你能解决焦虑的唯一办法就是赶快把这件事情做完。

有句话说得好,别让5分钟的不快乐,我叫你23小时55分钟的快乐。因为你的注意力全部被你的不悦给牢牢把控住,你的一天也就因此而浪费掉了。

我们要情趣那些让我们感觉到快乐以及那些让我们感觉到不悦的事情,他们有可能影响到我们的情绪,让我们下意识的做出某种决定,但我们明知道这些决定是不对的,我们依然按照这种方式去做。

比如考试临近前,我们才临时抱佛脚,比如临近答辩时,我们才开始写论文,我们可能享受在那短时间内消除巨大焦虑的快感,但是你要知道,这种行为有可能会让你上瘾,到最后,你有可能因为拖延而无法完成事情。

所以我们要自己把控自己的注意力,不要让他被快乐无意识所束缚住,只有你能自如的控制你的注意力,把它花在需要注意力的地方上,你才能够完美的控制你的人生。

相关文章

  • 不要让情绪毁了你的人生

    是人就会有情绪,而不同的人对情绪有不同的掌控力。有些人可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让它牵着鼻子走,而总有些人因为不能好...

  • 不要让抱怨毁了你的人生

    现实中很多人总是抱怨着生活不公,以此来获得内心的一种安慰,好似抱怨了一番,问题就解决了。 但其实,抱怨才是最不能解...

  • 不要让恨毁了你的人生

    上帝把每个完整的灵魂拆分为两个独立的个体,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停地寻找,寻找我们的另一半灵魂,也就是灵魂伴侣。在...

  • 不要让“忙”,毁了你的人生!

    “穷忙”,早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词。大多数人拼命工作,起早贪黑,过着“966”“977”的生活,却怎么也无法改变“穷...

  • 不要让欠款毁了你的人生

    记得原先的媒体很爱将一个故事:“一个美国老太太和一个中国老太太在阴间相遇了,她们聊起了天。美国老太太说,临死前她终...

  • 不要让抱怨毁了你的人生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身边出现越来越多的抱怨者,他们的共同点都是负能量满满,一遇到不顺就开始吐槽抱怨。 工作上...

  • 不要让焦虑毁了你的人生

    人近中年,压力接踵而来,难免焦虑。 追不到女朋友,能力不足以突破到心仪的岗位,操着不在自己工作范围内的闲心(简称多...

  • 不要让抱怨毁了人生

    古人说:向内寻求于心,向外寻求于道。改变人生最好的途径,就是遇事不再一味抱怨,而是多想想解决的方法。额头迟早会刻上...

  • 感悟

    脾气永远不要大于本事 不要让负面情绪毁了你自己

  • 千万不要让“快乐学习”毁了你的孩子

    曾经有个家长告诉我,他的女儿从小学一年级就在上英语培训班,可是上了将近两年了,一点成果都没有,家长问我要不要继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要让快乐毁了你的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qqb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