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道总是不妄为,所以才更可以无所不为。
侯王如果能够坚守道的思想,世间万物将可以自己成长。自己成长的过程中,如果产生了欲望,我将用质朴的道去震慑、教育他,他就不会有欲望了。没有欲望才能保持心中的平静,这样天下就会安宁了。
欲望让人变得贪婪,让人不能够平静地与生活相处。很多时候,人内心的躁动更多是源于想要的太多,而得到的太少。因为想要的太多,所以总是“觉得”得到的太少。大家都熟知半杯水的故事。我们内心充盈与否,与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有根本的关系。
而欲望的产生有时是不自知的情况下产生的。这世间存在这样一种邪恶的东西存在,这不是我们的原罪,而如何去避免它、祛除它,正是我们可以学习的地方。“镇之以无名之朴”,说明了道的重要性,我们通过不断的自身学习,然后找到能够规避自己错误的外力规训,以至于不偏颇。
我们承认错误的发生可能,重要的是我们有修正自身轨迹的能力。我想自化是一种内在的发动机,所谓自发性,当我们不用外力就能够成长的时候,那将是最高效的成长,也是最完美的结果。我想,这种自化的能力也是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而获得的。
第一句“无为,无不为”,是一句很玄妙的话。让我想到了那句话,如果我不去与他人相争,谁又能与我争?当我没有欲望的时候,又有什么能够侵害我?一个人拥有的越少,可以发挥的空间也就更大。当一个人走到穷途末路的时候,乐观的人会说,我还能够更差吗?不能。所以,这就是绝地反弹的时候到了,走到了谷底,再走都是上坡了。
当你做错的事情越少,你以后能做的就更多,这就是所谓的:路越走越宽。我想到了那句,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沾鞋?那么,如果不在河边走,不就可以不沾鞋了吗?
然后来说一说,“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我想这是老子对于上篇道的总结吧。天下达到一种无为而治的境界。人人能够守护内心的宁静安宁,都能够以身作则,能够达成自身的成长,那么天下将自然而然成为美好祥和的样子。
学完这篇才知道,原来道德经还分上下,上篇为道,指第一至三十七章为上篇,下篇为德,第三十八章至以后为下篇。
本来觉得三十七讲的内容也不是很多,想与三十八一起写学习笔记,发现上下篇的问题后,还是决定分别来学习。
坚持就是胜利,加油,下一章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