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的体重趋于稳定状态,无论怎么吃波动都不大。运动是每天的必修课,为了不让自己太累,重新调整了运动计划。目前不但不想掉称,还想增肌。因为随着体重的下降,体脂率高挂,虽然BMI是标准数值。
身材胖瘦,到底该怎么衡量才是健康的呢?今天,我们来聊一聊BMI这个听起来高大上的指标,以及体重和健康之间的关系,看看到底怎么样才能拥有一个既健康又美丽的身体吧!
BMI,不完美的体重衡量工具。
你以为BMI是个标准?错了!美国医学协会最新的研究告诉我们,BMI的标准数值是基于理想化的白人,根本没考虑到不同种族的差异。这就导致了,有些人即使外表健康,但按照BMI的标准,却被贴上了“不健康”的标签。
这也难怪,BMI的概念诞生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而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疾控部门一直将其当作判断肥胖的“金标准”。然而,现在我们看到,标准未必适用于所有人。
BMI,不是唯一的选择。
BMI的计算方式很简单,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得出的数值就是你的BMI。不过,这个简单的公式背后却隐藏着许多奥妙。
对于亚洲人来说,BMI的标准应该适当调整。比如,在中国,超重的标准是24,低于国际标准。原因是我们亚洲人的体质不同,尤其是腹部脂肪容易堆积,所以需要更严格的标准来衡量健康。
小心!BMI也有盲区。
让我们来看看BMI在哪些情况下可能“失灵”:
运动员和肌肉人:练健身的小伙伴们注意啦!你们的BMI可能会因为大量的肌肉而偏高,但并不代表你们不健康。肌肉比脂肪更重,所以体重一定要结合体脂率来看。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肌肉量会减少,但BMI可能不会有明显变化。因此,老年人要更关注体脂率和肌肉质量的变化。
不同种族:不同种族的体质差异很大,BMI对不同人群的适用性也不同。尤其是亚洲人,BMI标准需要有所调整。
健康,不只是体重的事。
我们不能只凭借一个指标来判断健康与否,虽然BMI重要,但还有其它关键因素要考虑。
肌肉量:保持适当的肌肉量对健康很重要,尤其是老年人。肌肉不仅让你看起来更紧致,还有助于维持代谢和运动能力。
脂肪分布:内脏脂肪对健康的影响更大。腰围大小和腹部脂肪的积累与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风险密切相关。
营养均衡:饮食结构对健康同样至关重要。不要只追求减肥,要保证各类营养素的摄入,特别是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追求健康,做到这两点。
坚持锻炼:运动不仅有助于控制体重,还能增加肌肉量、改善代谢。无论是有氧运动还是力量训练,都对健康大有裨益。
科学饮食:注意饮食的多样性,保持适当的体重,但不要过度追求减肥。合理摄入蛋白质、维生素和脂肪,保持身体的营养平衡。
拥有健康的体重和身体是一个多维度的问题,不能仅仅依赖于BMI这个指标。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需要结合肌肉量、脂肪分布、饮食习惯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评估健康状况。最重要的是,养成科学的饮食和运动习惯,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追求健康与美丽兼得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