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有一次家长跟我说:“老师,你要对我的学生严厉一点!”
有个新同事,愁眉苦脸的站在我的办公桌前埋怨:“有个同学举报另一个同学作弊,我很生气,我要让他在全班面前读检讨信!他已经同意了。这样不知道会不会太轻?”
我深深得看了她一眼,低头整理东西,有这么严重吗?要全班道歉?
“作弊啊,作弊难道不管吗?”
作弊就作弊了,但是学生的“面子”更重要,你让他丢了面子,他以后恨你,天天跟你闹。
“那我怎么办呢?我都已经说了,他也同意了,作弊难道是一件小事吗?我一定要有一些举措,让他难受,以后不再犯?”
面对这样的回应,我陷入了沉思。
大家好像都容易困在面子的怪圈中下不来,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面子,却忘了照顾对方的面子,对方的感受,对孩子也是这样。若把自己当成了公平公正的代言人,这个面子恐怕要时时刻刻接受挑战。何况这个命题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这是一种伪自然后果的教育方式,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惩罚。
当孩子出现一些规则以外的行为是,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说教,屡次说教,实在不行就会想要进行惩罚。惩罚究竟有没有用呢?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惩罚并没有太多正面的效果。
如何避免冲突,又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呢?
第一,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当众检讨这在教育中是大忌。青春期的孩子,独立人格还是形成,他们对自己的在群体中的人气面子是很在意的,让他当众检讨,等于让他的自尊接受群体的批判,这种感觉是极其不好的。若坚持如此,会让他们更加抗拒。
第二,举报者的信息是需要核实的打小报告的行为都是不能被鼓励的。趁机可以引导举报者,如何去正确的解决问题,我们的教育不培养告密者,利用老师去进行惩戒的小心思比作弊行为更需要引导。
第三,私下解决永远比当众解决合适。也许该同学有什么困难,难言之隐,甚至他与告密者之间也有些故事。孩子在私下交流的时候,会更加放松,对抗情绪更小,更容易达成共识。
可以按照如下的谈话技巧:
1 了解情况,仔细倾听。
把这个小朋友叫到身边,闲聊几句?
“听说你考试的时候参考了别人的卷子,可以告诉我当时是什么情况吗?”
小文:“我没看,我就是把头转过去了,我没有参考,我没有改动答案。是小兰她乱讲,她总拿我的尺子乱花画,这次考试我没给她,她就扯我卷子,说我在交卷子的时候跟人对答案。”
“你别紧张,我们不是来追究责任的,我只是想问问你,有什么是我可以帮上忙的?我只是想了解一下你这么做是处于什么原因?”
小文:“我当时是看了几眼,我.......”
2 表示尊重理解他的感受
"考试很紧张吧,很想考一个很高的分数对吗?考不好,又顶不住爸妈的压力吧?真不容易。”
“”作为一次小考,作为自我检查用的,放平常心也很好的。你平时学的还是挺扎实的,听到这样的传言,我也很诧异。
这样的举动,同学们看在眼里,给大家留下不信任的印象就不好啦。"
3 引起小文的思考,提出要求。
本来作弊是要取消成绩的,但老师还是很喜欢你这认真靠谱的同学。这次我帮你保密,不让其他同学知道,但下次不要再犯了,因为这种行为没有意义。
你觉得这样怎么样?你有什么别的建议呢?"
“嗯嗯,谢谢老师!”
4 回忆他的高光时刻,建立自信,三明治法则
“我记得第一次见你的时候,你就提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你是一个很会问问题的人,我当时对你印象特别好,因此在学习上你是没有问题。好了,问题讲明白了,你回去吧!”
反思:尊重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自尊,尽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私下解决,避免将问题扩大化,严重化,不要成为站在道德高点去评判孩子的行为的性质,给他一个改变的机会,避免贴上不好的标签,让孩子进入负面的个人角色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