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渴望赚很多钱,希望自我实现,希望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但我自始至终都沉浸在自己的幻想里面,从没想过如何去实现,也就不知道如何实现,可想而之,那只能是幻想而不会成为现实。
当一个人只关注结果,而不关注过程,就像一个希望通过买彩票而获得财富自由一样,自欺欺人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成功谁都想拥有,但成功的获取方式却是不再追逐它,它才有可能拥抱你。
01.关注成功会有得失心
这个社会太注重成功,导致对成功这件事趋之若鹜。当面对失败的打击时,它们内心开始怀疑自己,无法前行。
郝景芳的小说《北京折叠》获得了74届雨果奖,这是继刘慈欣的《三体》之后我国作家第二次获得该奖项。
她在《星空演讲》谈到她是如何从无数失败里面走出来的。
她曾经希望自己成为畅销书作家,有一个超级大IP,有很多的粉丝,有影视剧转化,自己的文字被翻译成很多国的文字。
但是最开始,她不知道如何开始起步,找不到地方出版自己的作品;好不容易出版了,但是只有几百个读者;
她曾经把她的第一部小说给很多出版社发过去,可是没有一点回音,有时候第一审通过了,第二审也通不过。
她开始怀疑自己有没有写好小说的能力,她跟好的作家写的小说进行对比,发现自己写得远远不够好。
那时候她紧张极了,写出来的文字也很紧张,开始写一下形式主义的东西。
突然有一次,她决定给自己一年不定目标,不求出版,不求发表,扔掉一年没有目标的日子。
她问她自己:
我的梦想到底是一辈子就做这件事呢,还是在一个闪闪发光的舞台上非常成功闪闪发光大自己呢?如果我想要的是后者,那其实我的聚焦是自己,这个时候就会有得失心,就会来回摇摆,就非常容易怀疑自己。但如果我要的梦想是前者,就是这件事本身呢?那其实最大的目标就是这件事,和成功不成功、有没有才华没关系。
她开始关注自己写的东西是不是用自己的眼睛看见的,是不是自己感受到的,是不是自己真正想表达的。
就在之后的几年里,她获得了国际性大奖。
要是在特别在意成功和失败的那段岁月里,她肯定高兴坏了,这真是她想要的,可是现在的她却很平静。
她正是因为不再把成功当做目标,而关注于写作这件事本身,她释然了,压力在她面前消失,平静的状态当她回归到自己的内心。
人人都想成功,如果不成功,那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呢?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
成功不是目的,只是做好这件事的副产品。只有厘清其中之间的关系,你才有正确看待成功。
姚晨说过这样一句话:成功是偶发事件,失败才是人生常态。
如果我们一心关注着成功,我们崩溃的内心早已失去了追逐梦想的渴望,取而代之的只剩下消沉和落寞。
一路中与我们所做的事相伴,感受其中的意义,不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无论外界如何翻云覆雨,坚守内心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02.关注结果让你不再想如何去实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