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药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池志强,因病医治无效,于1月7日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5岁。
池志强,1924年出生,药理学家,浙江黄岩人。
1924年11月16日,池志强出生于浙江省黄岩县的澄江(又称永宁江)岸边,其父池云与妻子商议给儿子取名志强,以寄心志,为国图强,池云夫妇共有5个子女,池志强排行老三。
其父池云为长期在外从事测绘工作的技术员,母亲是个有文化的家庭“老师”,其子女都得到良好的教育。
母亲的与人为善、以邻为友的生活作风,使池志强从小养成与人友善、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
池志强从小喜爱读书、兴趣广泛,在小学三、四年级时,他泛读多部中国古典小说名著,为今后进一步求学深造以及做学问打下深广的文学功底。
进入初中学习后,时值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学校被迫迁至山区,家里也因父亲工资收入大减而陷入困境。为了交纳继续求学的费用,只好凭借贷典当度日。
在艰苦的求学生涯中,使池志强养成吃苦耐劳,勤劳朴素和奋发进取的生活作风。
池志强在黄岩县初中(今黄岩中学)毕业后,考入从临海县海门区(今椒江区)搬迁到仙居县深山广度寺的浙江省立台州中学(今台州中学)。
为了躲避敌机的轰炸,沪、杭一带许多中学老师也纷纷逃难来到时迁仙居的台中,其中不乏名校的教师骨干,使台中教学水平得以提高。
在深山庙宇里学习,教学条件十分困难,连化学课也无法由学生动手做实验,幸好来了一位化学老师,使讲课生动有趣,注重启发式教学,并用顺口溜的形式帮助学生记住一些化学规律。
同时,还给学生演示一些有趣的示范实验。
所有这些,吸引池志强的心,使他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为尔后考入大学化学系继续深造创造了条件。
1942年,池志强高中毕业时,许多知名大学均已内迁,经济拮据的他无法筹措旅费和学费,于是只好辍学当一名小学老师。
他节衣缩食,一年后积累了一些资金,并于1943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浙江大学龙泉分校化学系公费生学习。
由于家有兄弟姐妹5人,仅靠父亲不高的薪金维持生活,于是他一边刻苦学习,以优秀成绩保持公费奖学金,一边在节假日里当家庭教师,以维持自己的日常生活开支。
1945年8月,抗战胜利,浙大龙泉分校迁回杭州,全国人民满腔热情地投入战后重建工作。因浙大校园受日寇破坏,满目疮痍,需要整修,要求学生借读厦门大学一年。
在这求学关键时期,他只好又一次辍学回到家乡,当上了黄岩中学灵石分部的化学、外语老师,挣一点微薄的薪水供弟妹读书,并积蓄回杭复学的路费。
1946年,回杭复学后,池志强看到广大人民缺医少药的痛苦,决心悬壶济世,于是他毅然克服困难转到1944年新建的药学系学习。
由于药学系是5年制的,要求基础深厚,重视实验教学,更重视学生的独力工作能力的培养和动手实验操作的训练。
在教师严谨作风影响下,池志强在学习与实验中积累了科学研究的方法,获得了一些初探科学奥秘的乐趣,树立了进一步从事药理科学研究的自信心,于1949年秋在药学系首届毕业,成绩名列第一,并留校当了张其楷教授的药物化学助教。
在浙大求学期间,池志强受到求是精神的熏陶,一边刻苦学习业务知识,一边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在反饥饿、反内战斗争中站在斗争第一线;在护校迎解放斗争中,在中共地下党领导下,担任了浙大应变委员会安全部负责人,做好全校的安全保卫工作。
由于池志强积极带头参加学生爱国运动,经中共浙大地下党负责人之一的谷超豪介绍,1949年1月加入了中共地下党组织。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后,百废待兴,干部奇缺,池志强服从党组织的安排,于1951年夏离开了心爱的教学与科研的岗位,到浙江省文化局负责科学普及和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的组织管理工作,先后担任过社会文化科和电影科等科长之职。
1953年7月,池志强响应中央让专业技术人才归队的号召,奉调进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工作,后任副所长、研究员,专业研究药理学。
20世纪60年代,他主要从事防治电离辐射损伤的药物研究,是防护辐射损伤特种药物研究和6003国防科研大协作组的首席科学家。
20世纪70年代起,他注重军民结合,开创了强效镇痛剂和神经受体研究新方向,是国内最早开展阿片受体及其亚型高选择性配体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学家。
八十年代开展阿片受体的选择性配体及阿片 受体结构功能研究。证明羟甲芬太尼是一高亲和力,高选 择性u阿片受体激动剂,得到国际承认。
这一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91)。对阿片受体结构功能研究在系统进行中。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在抗放射损伤药物、神经系统药物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池志强先生一生奋战在科研一线,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国防科工委重大成果二等奖、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荣誉证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
“老池是一个好老师”
几十年来, 他虽身居高位, 但待人亲切随和,他生活简朴, 淡泊名利, 1997 年 12 月荣当中国工程院院士后, 他认为这是全所同志支持与努力的结果。
池志强先生一生为科研献身,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国防科工委重大成果二等奖、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荣誉证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
他近30年下属的工作人员说:“老池是一个为人正直、学识渊博、以身作则、谦虚诚恳、平易近人的好老师、好领导,这近30年的言传身教,我们都了解到老池最讨厌的就是那些遇到困难就退缩,半途而废的做人做事的不良作风。"
我国著名的药物化学家嵇汝运评价他:“他是一个原则性很强,工作很努力的人,在研究镇痛药的过程中,他付出了很多心血,坚持了很长的道路,也收获了很多硕果。”
大凡事业成就者,都是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注重向他人学习,池志强的成功科研之路,也是如此开拓与行进的。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大地,他积极参与和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或学术访问、学术会议,或学术讲座、慰问留学人员。
他以自己的高水平研究工作和真诚合作的友情博得了国际同仁的信任、支持与友爱,特别是许多研究成果得到国际权威实验室的验证与认同,有力地推动了实验室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浙江大学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