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因素增长模型

作者: 胡贤彬 | 来源:发表于2017-11-13 10:49 被阅读20次

11月11日,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副教授单喆慜在混沌大学的分享中,提到了一个梅特卡夫定律的变体模型。

即:

企业规模价值 = 单个用户价值 x 客户数量 / 营销费用的平方。

如下图所示:

美特卡夫定律变体

K代表:单个用户贡献

n代表:用户个数

R代表:营销成本

从笔者的角度来理解这个模型,可以通俗的的说成是

你能赚多少钱,取决于你有多少用户,以及平均每个用户愿意掏多少钱。同时,为了获客和促成用户消费转化,你花了多少营销的成本。

从产品的角度层层拆解来说:

(1)K值就是通过日常运营、销售套路等,能促成的消费者的平均消费。站在产品公司的角度来说,就是 ARPU (ARPU -Average Revenue Per User) 即每用户平均收入。

(2)n是DAU(Daily Active User)日活跃用户数量。只有活跃的用户,才能贡献消费,而不包非活跃用户,甚至是假用户。所以日活、月活要远比注册用户数重要。看热闹的再多,也不如一个掏钱的来的实在。

什么是双因素增长?

当一个公司的产品,用户数增长,同时平均每个用户的消费也增长的时候,是最好的商业模式,即是双因素增长。(来的人多,消费也多)

阿里、腾讯早期都属于这一类增长。不仅用户规模很大,而且从每个客户身上挖掘更多的场景,进行变现。

案例:腾讯

初期QQ的客户在不断增加,从几百万逐步增长到上亿,用户活跃数不断增加;单一用户贡献,初期是会员、QQ秀,后面是游戏、广告等,不断做大K值。

这里的本质就是:流量+产品 = 产品变现。初期基本都是靠一个产品实现大客户流量,然后找到其它产品服务进行结合,实现商业变现。流量是基本盘,变现是打的转化率。

通常的公司,单因素增长,就算不错了。

对于R的平方(营销费用),也是不能忽视的,营销费用是获客成本+转化成本,如果获客成本太高,转化用户的成本太高,超出了利润,那盈亏平衡都谈不上,更不用说盈利了,商业模式自然也就不成立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败家:收录了。不巧11月10日我刚好也是写梅特卡夫这块。。
    胡贤彬:@败家 幸会。

本文标题:双因素增长模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sba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