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的迅速崛起和周遭环境的日新月异以及铺天盖地的广告传媒的无孔不入,让琅琳满目的商品无时无刻不刺激着人们的消费神经,无论你是何种家庭,无论你在社会上扮演何种角色,也无论你拥有怎样的经济实力,你——都离不开“消费”!
社会物质极大的满足人们各种正常和变态的消费需求,只有你不敢想象的价格和物品,没有你买不来的物品。伴随着网络营销低利润对实体店铺的冲击,网购、代购、海淘等等一系列新名词被迫造了出来;购物,疯狂购物虽然刺激了消费,让人们正常消费,也让人们提前消费甚至超前、超未来去消费……
出门前的精心安排与奔波后的劳累与瘫坐形成极大的反差,有时候买到心仪的物品欢呼雀跃不能自己,有时候买不到称心如意的物品而不甘心,有时候稍微买贵了后满腹懊悔与沮丧,甚至把这种痛苦情绪撒给亲人与朋友,这几种还算是比较正常的消费状态带来的人精神的感官的反应,还有就是为了消费而消费,让“消费”成为排解压力,缓解痛苦甚至是暂时打发精神空虚的慰藉品。
俗话说的好: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物质财富的积累和满足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心里满足感和精神欢愉感,平常状态体现不出财富的巨大魔力,非常态下比如情绪极大的波动与不安之时,人们通过控制和利用财富把不良情绪发泄出来,让精神状态暂时的趋于稳定与平和,这是有利的方面;如果物质财富不理想,又具有极大的购买欲会怎么样?银行之类的国家社会财富会帮助一部分人暂时得到满足,当然这种方式也需要有一定的偿还债务的能力,另一部分暂时没有偿还能力又具有强烈的购买欲的人就会挺而走险,有可能会求助于网络贷款之类低门槛的平台,甚至求助于高利贷等非法形式来满足心理和精神的双重满足……
消费能给人带来心理满足和精神愉悦甚至是排解不良情绪,这是它的积极作用;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可能会给人们带来不能承受的后果和痛苦,比如某支付平台的“校园贷”事件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尤其是在80后、90后以及00后年轻的消费群体。没有任何时代像会有我们这样对于财富的关注力度和人们绞尽脑汁去钻营,用以实现自我满足甚至满足他人……阿瑟•叔本华曾说:当我们无力增加能满足各种欲望的钱数,我们便会因不断努力为增加钱数的欲望而倍数折磨。
人们的“满足感”来自许多方面:有来自物质方面的满足,也有来自精神方面的满足,还有来自心理和感官方面的刺激与体验的满足感等……
心理的期望值不同,会决定幸福和满足感的难易程度。
因此,个人需要思考的不是如何快速积累财富,而是去寻找和判断自己的满足期望标准,有了这个标准,人们才不会在经济的迷雾里丢失自己的一些东西,才能准确的把握自己人生的坐标和航向!
岁次戊戌七月二十三日深夜写于闲散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