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练习第8天:爱你的内在小孩
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她就是内在小孩。
当我们闹情绪、耍脾气的时候,我们总是被斥责:怎么像个孩子。其实别人说的没有错,那时候的我们被某个开关,启动了内在小孩的模式,我们回到那个孩子的世界里。
这个长不大的内在小孩,可能停留在4、5岁,这是最天真最美好年纪,也是对外界开始产生信念的阶段。这阶段的孩子,是最好的模仿者,却不是个最好的理解者。小时候有闹情绪或犯了错,总是要被大人数落,慢慢的这个孩子觉得自己是个不被爱人。只有不做错事,没有情绪的时候,才值得被爱,被认可。于是,我们开始回避和拒绝内在孩子的声音,不敢有情绪,不敢犯错。然而,错误和情绪都是难免的。越是逃避和拒绝,情绪只会像冰山一点点沉积在心底。长大后,当情绪的开关被触发,就很容易爆发。
以前在我看来,内在小孩是个缥缈的存在,是我们的主观臆想。然而,有一段时间,让我改变了这个想法。
大宝三岁前,还没有小宝,我们为了让孩子能够学会独立,吃饭上一直期待孩子能自己乖乖独立吃饭。当遇到孩子吃饭闹情绪的时候,我们并没有耐心去哄孩子,哪怕很不情愿、哭着,也要自己把饭吃完。
小宝出生后,每次看到我们在喂小宝,大宝吵着也要喂她,不喂就开始闹情绪。不久后她出现了一个假想的妹妹,每次吃饭,她都化身为只有几个月,比小宝弟弟还小的妹妹。她总说妹妹还很小,还不会自己吃饭,需要爸爸妈妈喂。她最初描绘的这个妹妹,我们只是以为孩子丰富的想象力,也没多加理会。
然而,有一天从幼儿园接大宝回来,路上和她聊天,她说妹妹今天和她一起去上幼儿园了,可是午睡起来找不到妹妹了,去厕所找,也找不到,她说她很难过,问我怎么办?我当时就随口问她,你问过老师了吗?大宝有些失望的看着我,说可是如果我跟老师说,老师批评我,你哪里有妹妹呀,那怎么办呢?
那一刻,突然倒吸一口冷气,这个她每天假想的妹妹,是她小时候希望自己的样子。她希望爸爸妈妈可以像这个妹妹一样,对她没有那么高的要求,不爱吃饭的时候,也不会批评,想让爸爸妈妈喂饭的时候,爸爸妈妈能满足自己。可是,以前这些,她都得不到。当意识到对孩子过高的期待,并开始更多去关注孩子,给她更多的爱后。一段时间后,这个假想的妹妹不见了,孩子吃饭的时候,也没有了挑食和吃饭拖延。
那之后,也让我知道,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内在孩子。
今天开始学习爱你的内在小孩,请说出这个肯定句:“我愿意去爱,去接纳我的内在小孩。亲爱的,我爱你,我在这里陪你,你很安全。”重复这个肯定句。
有个长不大的孩子,一直住在你心里,让我们好好爱我们的内在孩子,陪着她、爱她,给她安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