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如何对待时间呢?

我曾问过身边的一些朋友,问他们如何进行时间管理。遗憾的是,他们很多人几乎没有这个概念,要去管理自己的时间。古典在《跃迁》中提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人生投资者。很多时候,我们很容易的把金钱用来投资,却不知道时间亦是如此,聪明的人不仅懂得如何掌控自己的人生,更知道如何对时间进行投资。
为时间进行投资,实现时间的价值。时间的价值对每个人来说都会不同,而如何实现时间的价值,你需要明白你的时间有何价值?
你以怎样的态度来看待时间的呢?是时间能产出效益,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还是它对你来说没什么意义和价值吗?
梁漱溟是这样认为的——郑重。不敷衍、不迟疑、不摇摆、认真聚焦于当下的事情,自觉而专注地投入。他认为我们应该向孩子学习郑重的态度。威廉·奥斯勒爵士(创建了享誉世界的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牛津大学医学院的钦定讲座教授,死后被赐予爵位,人们用长达一千四百六十六页的两大卷书来讲述他的人生经历)是以托马斯·卡莱尔的一句话——“吾等要务,非着眼飘渺之远方,而应着手实在之远近。” 也就是他所说的:“生活在完全独立的今天” 而且,这是努力为明天、未来做准备的最好方法。他们对时间的认知、态度和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我们在不同的时期或阶段对时间的认知是不同的,对它的重要性也有不同的想法。而且,不同个体间也会有差异。
津巴多提出了一项时间视角的理论——未来视角、宿命论视角、享乐主义视角、消极过去视角、积极过去视角。从字面我们可以知道这几种视角所表达的含义。未来视角,站在未来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或者其他;宿命论视角,以一种宿命论的想法看待自己的人生,认为这都是命运的安排;享乐主义视角,则是享受生活,享受乐趣,是一种享乐主义的心态,和伊壁鸠鲁学派观点十分相似;消极过去视角,以一种消极的心态看待过去;而积极过去视角则与它恰恰相反。
津巴多建议不要维持单一视角。你可以尝试混合或折中。当在工作时可是积极过去视角、未来视角,娱乐时间则是享乐主义视角、积极过去视角,当失败时可以是宿命论视角、未来视角等等。总而言之,在不同场合,不同的时间视角,并且以自己的需求来转换各个视角。
采铜认为人生有七个侧面: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成功。而时间被他放在了首位。可以探见时间对于每一个人能否成功的重要性。而时间的价值也会有所不同,在不同性质的事情上,根据二八法则,我们的时间中有80%是花在无意义的事,或者说没那么重要的事情上,其中仅仅只有20%的时间是花在对我们有着重大影响的事上,也就是这20%的时间决定我们能否成功的!
我们要将这个20%的时间增加吗?NO,没必要,如果所有的事情都要有意义话,我们的人生会很枯燥的;而且事物具有多面性,从某个角度来说是有意义的,而在另一个角度,它可能没有任何意义,这受我们的主观影响。所以并不用增加这个数值,而是把这20%的时间用在值得做的事情上。
如何评判一件事是否值得做?———当下收益值和收益半衰期。

短半衰期事件:挑起或者参与网络掐架、刷微博、在社交软件窥隐私等等。短半衰期事件一般是与自己当前目标不符的,且没有与自己的目标有联系!而这对每个人来说都不一样,价值观念的不同,对事情价值评判也就不同。以上仅供参考。
长半衰期事件:积累可信的知识、训练实践技能、构建新的思维模式、提升审美品位、反思和总结个人经历、保持和促进健康、建立和维持相互信任的关系、寻找和获得稀缺性资源、探索、提出独创性的构思和发明、获得高峰体验等等。长半衰期事件所带来的价值通常是持续的,在事件结束后,它还会在无形中继续影响着我们,能力上或者认知上等等。
而这里收益值的高低并没有那么重要,某件事的价值是否是长半衰期,这是要考虑的核心内容,这意味着它是否能给你带来长期的、持续的技能提升、成长改变或是目标的实现。尽量少做短半衰期事情,不仅是这些事情与你最终目标达成或者让你产生改变没有任何关系,而且这些短半衰期事件更容易是你上瘾,比如刷抖音,它会刺激你的大脑,让你产生快感,大脑分泌多巴胺,这种神经递质的作用类似于上瘾类药物,会刺激你想要更多快感,而且几乎是无意识的。可以想见,这种短半衰期事件让你行为上瘾,将会花费大量时间在这之上。你的20%时间几乎被这种半衰期事件占据大半,你的自由时间更是如此,你的人生可能会变得平庸无比。
看了这些,你会怎样选择呢?关于怎样投资你的时间以及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