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听关于专业写作的讲座,韩素静老师讲述起自己发生蝶变之前的历程。
在从教十来年获奖无数的背后,她突然觉得自己还需要更加专业的成长。她开始用自己的笔记录学生的成长,逼着自己每天写1000字。这做法必然会很累,更会让人难以坚持,但她也想到了一个非常反人性又充满温情的倒逼自己的方式:请学生监督,做不到就自罚擦黑板一周。这个方法背后藏着她的认知:谁在我心目中最有地位,就找谁监督。
是呀,向来都是我们给学生留作业,向来都是我们逼着学生成长,向来都是我们提醒学生阅读和写作,那老师自己呢?能每天坚持写日记、学习、阅读、写作吗?如果不能,凭什么要求学生?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什么的形象?言传身教要以什么为基础?韩素静老师这样做,一方面是以己之行去影响学生,去记录学生成长,另一方面,何尝不是倒逼自己成长呢?
也是因为她日复一日的坚持,因为她说“一天不写些什么,这一天就白过了”,也是因为她敢于让学生监督自己,才使她收获了累累硕果。三年的成长记录,让她将这些不可磨灭的回忆印成了铅字。继而,一本又一本书籍在她的笔下诞生。对于我们这种普通老师来说,这已经让人望尘莫及,而韩老师却并不引以为傲,她更在意的是自己的成长和学生的成长。
这个讲座,我还没整理好笔记。需要时间再重听一次,好好学习。如果说,写作或者说输出难以做到,我可以先从阅读或者说输入开始。今晚,我决定不再默默地读书,而是学着韩老师的样子,请我的学生和班上的家长监督我。
这个活动是在3月15日开始的。我取消钉钉这个非常智能的打卡工具,回归微信群打卡,让同学们每晚睡前读书,请家长拍下照片并接龙填写阅读的书籍名称。这看似并不智能的办法,却让坚持读书打卡的同学多了许多,最多时达到了42人(全班44人)。为什么这样做?因为公开阅读,让每个人都可以了解到我们这个群体的读书姿态,不再是老师一个人监督。大家一起读,一起监督,共同前行,反而走得越远。
今晚,我还看到越来越多家长加入了“星夜读书人”活动,这不就是言传身教吗?孩子那双敏锐的眼睛,总是留意着大人怎么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