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高皇帝上之上元年(乙未,公元前二零六年)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张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与俱去,曰:“毋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项伯做了和曹无伤类似的事情,泄露机密。曹无伤是卖主求荣,项伯是卖主救友,听上去似乎高尚一些,然而造成的后果同样的严重。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良曰:“料公士卒足以当项羽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之不敢叛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尝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沛公曰:“诺。”
刘邦一定是一个忽悠高手,在生死攸关的时候,依然能够立刻自圆其说,忽悠得项伯深信不疑,充当刘邦的说客。可见,大救星也不一定就是力挽狂澜的大英雄,也有可能是被大英雄忽悠的马前卒。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羽,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羽许诺。
如果不具备高人一筹的见识和思维,如何能不盲从身边人的谏言。很显然,项羽不具备,项羽只是神武,并不英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