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给老公后,最大的感受就是终于有爱了,有一种回归大家庭的亲切感,还有那种大家庭里流动的浓浓的爱和亲情。每次和老公的家人团聚,我都有一种莫名的激动和兴奋,看他们或者用武汉话或者用湖南话,聊得热火朝天,时不时哈哈大笑,我在一旁着急的脸转来转去,盯着每一张会说话的嘴,生怕漏掉什么信息,他们笑我也跟着笑,事实上我啥也没听懂,但我知道他们笑我跟着笑肯定没啥大问题。
我的父亲是独子,我的母亲虽然有六姊妹,但是因为母亲嫁的远,姊妹之间走动也非常少。爷爷奶奶我几乎没见过,外公在母亲13岁就离世了,外婆大概也是在我3岁多离世了,除了那张布满皱纹和笑容的脸,我还隐隐约约有点印象外,其他只能靠一些细节和片段,再加上想象,才能还原出一点点外婆的影子。
而我自己,又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子,我除过从小渴望能有个姐姐,可以捡姐姐的旧衣服穿,或者可以偷偷擦点姐姐的化妆品之外,对姐姐这个名词,就没啥特别的感触了。
或许因为这些种种原因吧,我内心深处特别渴望那种四世同堂的家庭画面,有疼爱小辈的老人,有调皮捣蛋的孩子,我常常幻想自己老态龙钟的样子,戴副老花镜,腰上系着围裙,一直在厨房忙碌着,给家里追逐嬉闹的孩子们做好吃的,比如炸糖糕,打丸子,炖排骨,烙锅盔,摊煎饼,蒸凉皮......总之就是那些特别花时间,又能熬出好味道的吃食,锅里慢火炖着煮着熬着,我时不时瞅瞅外边那些淘气的孩子们,有没有摔倒的,赶紧抱起他,帮他拍拍身上的灰尘,有没有打架过来告状的,我会给他们评评理,帮哭泣的孩子擦擦眼泪,再喂点厨房里刚做好的新鲜热乎吃食到哭闹的孩子嘴里......夜晚,在昏暗的灯光下,有个大壁炉,里面燃烧着红红的火焰,孩子们围坐在壁炉边,听我讲故事,孩子们一个个睡着了,我轻手轻脚帮孩子们掖好被角......
所以,我对于自己只有一个孩子,其实是很不满意的。
老公的爸爸姊妹7个,四个姑姑,一个伯伯,一个叔叔,老公的妈妈姊妹9个,一个姨妈,7个舅舅。
每次四个姑姑同框出现,大波浪卷儿的发型,简直有种惊艳了时光的感觉,我们结婚那年,平均年龄已经接近60岁,如今十年过去了,只要同框出现,依然有风华绝代的感觉,很有旧时大上海大家庭大小姐的范儿。她们不论在一起逛街,一起下厨做饭,一桌子打麻将,还是一起斗嘴,都让我暗中羡慕不已。
不过最让我羡慕的还是老公小舅舅一家,小舅舅小舅妈老两口,有五个女儿五朵金花,这五朵金花又嫁了五个女婿,每一个又都是半个儿子,如今又有六个外孙,一家人真是天南海北,小舅舅小舅妈,每年从南到北,再从北到南,这个女儿家住一段日子,那个女儿家住一段日子,转不完一圈就是一年。舅舅家那五朵金花嫁的五个女婿,也是说不清的同款不同型的暖男,个个在自己的领域事业有成,对舅舅和舅妈就像亲生儿子一样。五个家庭虽然天南地北,但是却总是其乐融融,大事小事说聚就能聚一个。小舅舅小舅妈,也是一脸的慈祥和善,见到人亲切的拉着你的手,仔细端详细细询问,就是那种说不清的慈爱。
每聚会一次,我就会莫名的感动一次。
按照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看,这可能跟我早期缺失了这种爱有关,所以我的内心,终生都在潜意识中追寻这种大家庭的爱和归属感。
如果有下辈子,我希望生下来,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有个姐姐或者妹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