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斯人已去

斯人已去

作者: 淼淼淼miao | 来源:发表于2019-04-27 22:08 被阅读0次

杨斯淼

嵇康,是一个人们一提到竹林七贤就会想到的名字。他,是竹林七贤的整个精神的体现之一,名气很大,但是实际上,他的表现和他的内心所想的是真心有很大的不同的。他们相同,相像,而又不同。

           嵇康,长的特别的高,他很有风流人物的气质。见到过他的人都在无限的感叹他的气质。如松树般的爽朗,清举。而他的为人也是很公正,正直的。从这一段话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十分有风姿的大丈夫。嵇康在当时一定是很为世人所喜爱的模样的,在当时也是个很有形象的美男子。

       钟会,是当时司马氏的心腹,其实从嵇康的角度来讲,就是他所极力反对的人的手下。钟会也是一位很有才的人,他想请嵇康来品评他的《四本论》。但是嵇康只是不停的打铁。而向秀也只是在一旁拉风箱。嵇康就如同一旁没有人一样,还是不停的打铁,没有说什么。但钟会等不了了,要起身离去时,嵇康发话了,为什么而来?又为什么而去?钟会回答:“听到了我所听的,就来了。见到了我所见的,就去了。”我们从这一段他们的两种力量的对话中,感受到了来自钟会的坚持和来自嵇康的强大的力量。从嵇康的表现中,我们可以看出来,他真的可以说是固执到了一种我行我素的状态,真正做到了在这个世界上活出了自己的风采。问题是,嵇康为何要进行这一段对话呢?我们知道以他的性格,没有必要时绝对不会搭理他所憎恶的人的。此时的嵇康,体现出了自己内心的一丝软弱,像要求和解,但是钟会没有因此而罢休,回复了一句话转身走人。但是,是什么让这位伟大的名士十分的讨厌司马氏的篡权呢?我个人认为,导致嵇康十分讨厌司马氏的原因很有可能和他小时候所接触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名士们小时候所耳濡目染的便是儒家的知识,而在儒家的知识体系当中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篡权这种大逆不道是的事情的,这就是之所以嵇康会十分的不喜欢正在推行堕落的儒家学术的司马氏,和进行了篡权的司马氏的原因。

我们都知道嵇康在故事的最后死去了,他没有活完魏晋这一场戏,而在故事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是有一个小细节,在他临死前,他把他的妻子和儿子交给了他先前写过公开于世的绝交书的朋友――山巨源。为何他把他的儿子交给司马氏了呢?他用了他自己的一生来反对司马式的政权,但是他为何把儿子交给山涛呢?是因为他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和自己一样,一天到晚只在反对司马氏,这个结果他也不只思考了一时的。他有让自己的儿子可以幸福的活下去的想法。他的矛盾,是屈服于当今实力巨大的司马氏的脚下?还是遵守自己内心的道德准则,不轻易向武力屈服呢?

嵇康,是一个内心十分矛盾的人,他的行为和他的内心十分的不同,他自己心的固执一直放不下。死前,人们都对它有斯人已去的感叹!

相关文章

  • 斯人已去

    最近看了《时代楷模》王逸平的事迹,十分感人。但是令我触动最大的是结尾:《友谊地久天长》的音乐响起,一男一女优美的舞...

  • 斯人已去

    这两天一直在看柴静的《看见》,柴静是央视著名的主持人,她在《新闻调查》栏目干过,成绩斐然!书中有一个章节讲到她曾做...

  • 斯人已去

    日子过了太久,就连息音自己也忘了是什么时候喜欢上羽洁的了。 也许是在莲台看云的时候,也许是在和羽洁下战棋的时候,又...

  • 斯人已去

    对不起我不能时时刻刻陪在你身边分享你的事情,快高考了感觉自己不会的东西还很多,突然很紧张,感觉自己没时间了,想和你...

  • 斯人已去

    无意间看到了一封泛黄褶皱的信,尘封多年的记忆在慢慢苏醒,再看看这一张张记录青葱岁月的照片,慢慢翻阅记录我的无言时光...

  • 砚冰斋清明静思

    与君别四载。 慕君早归,嬉游天地间。 斯人已去,斯人不可闻斯人不可见斯人不可知斯人不可说斯人不可负。 青丝三千漫卷...

  • 千古风流

    伟人自有磅礴气象。丰功伟绩混着雄壮的诗词,写下了千古风流! 斯人已去,留给世人天高云淡! 斯人已去,留给世人分外妖...

  • 斯人已去,诗歌不死

    汪国真诗词精选 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山高路远:...

  • 斯人已去,忠魂永存

    最近在看央视一台的《大秦帝国之崛起》,此剧一改以往历史剧后宫美人勾心斗角、争风吃醋之风,尽量还原真实的历史,不再是...

  • 桃花仍在,斯人已去

    深切怀念去世的同事,愿一路走好! 繁花似锦的三月,粉红灿烂的桃花铺天盖地,天气却如寒意肃杀的冬日,冷彻心扉。新叶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斯人已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srs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