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进行试卷讲评,有一道题是让学生写出三个“神话故事的成语”和三个“历史故事的成语”。
在讲评这道题时,我首先让学生区分一下什么是“神话故事”,什么是“历史故事”。
神话故事有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哪吒闹海等。神话故事是民间文学的一种,取决于当时的社会性质,由远古时代人民集体口头创作。包括神鬼的故事和神鬼化的英雄传说。其产生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它是一种精神寄托、人类的向往和宗教的实化展现,对后世的文学艺术有深远的影响。
历史故事就是历史上发生过的关于一些历史人物和一些特殊历史事件的故事,一般情况下都是真实的。
中国经典的历史故事有纸上谈兵、荆轲刺秦王、四面楚歌、卧薪尝胆、完璧归赵、窃符救赵、望梅止渴、远交近攻、高山流水、萧何月下追韩信、三顾茅庐、梅妻鹤子、背水一战、程门立雪、围魏救赵等。
通过讲解这些知识,让学生学会正确区分神话故事与历史故事的不同,同时拓展了一下民间故事、寓言故事和成语故事。
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通称,有的地方叫“瞎话”、“古话”、“古经”等等。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
寓言的意思:有所隐含的语言。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是民间口头创作。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采用寓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如《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等。
中国民间寓言极为丰富。除汉族外,还有各少数民族寓言。各族人民创作的寓言,多以动物为主人公,利用它们的活动及相互关系投进一种教训或喻意,达到讽喻的目的。反映了劳动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无穷的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光芒。
世界各国的寓言作品也很多。世界最早的寓言集是《伊索寓言》。
成语故事
其实在其它故事中也蕴含了很多成语故事,确实不好区分。

当讲解完这些知识以后,通过检测,发现班里一部分学生已经学会了区分,一部分学生还是糊涂的,真是“故事爱听,区分是事”。
学习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慢慢消化吸收,那就让学生在不断地学习中去慢慢区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