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心情随笔心理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P2023-158-794-064)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P2023-158-794-064)

作者: 三六吾语 | 来源:发表于2023-09-20 05:04 被阅读0次
      2023.09.20,周三,农历八月初六,郑州,晴-多云,18-27℃
      春节过后,累计第190天早上跑步5公里,(正月3天,二月26天,闰二月25天,三月26天,四月28天,五月26天,六月24天,七月27天,八月6天)(农历2022年累计跑步221天)

人是很奇怪的,也是很矛盾的。

前一分钟还在说,“放下,清空,虚室生白”;后一分钟却又在告诫自己,“此勿终彼勿起,凡事都要有一个善始善终”。


于是又开始苦思冥想,于是又开始绞尽脑汁,于是又仿佛追问“十万个为什么”一般——打破砂锅问到底。


可往往又是“无可奈何花落去,阴气晦昧无清风”,依然找不到问题的出口,依然寻求不到事情的解决办法。


苦恼,烦闷,抑郁,忧伤,又会接连而生。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很多东西自己没有深刻的感悟,别人是无法引领自己找到那份共有的心灵的共鸣的。

“自助者天助”,也唯有自己苦思冥想、用心感悟,也或许才能真正体味到一件事情的妙趣横生。


究竟,遇到问题怎么办?不理解怎么办?学不会怎么办?

无他!持续学习,持续理解,持续领悟就是了。

只不过要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就好——别去执念,别去顽固,别去“死脑筋”——“穷则思,思则变,变则通”。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用心,只要坚持,就总会有学会理解悟透的那一天。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唯有经历凤凰涅槃的苦痛,怎能领略脱胎换骨的新生。

唯有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真正的融入到身体的每一细胞,变成为身体的每一分子,这才能会是真正的融会贯通、为我所有、为我所用。

自己与自己进行言语对话,自己与自己进行心灵沟通,时间久了,自然就会懂了。

自己懂了,然后别人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自己或许就会霎那间“豁然开朗,万里晴空”。


相关文章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这几年的教育理念愈来愈倾向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中讲道:“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鲁迅先生说过,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人的情绪也如同火药一般,当压缩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要么是爆炸,要么是自燃。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心情有些沮丧,上课上砸了! 说起来好惭愧,跟着宗大师学了那么久了,直到今天教研,才真正弄懂了单元导...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有时候跟别人讲道理的时候,总会给人一种“卖弄”的感觉。对方表面上迎合,很可能内心已经在抵触了,这样,讲了也白讲。 ...

  •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fěi)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不到学生努力想弄...

  •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原文】 子曰:“不愤(1)不启,不悱(2)不发。举一隅(3)不以三隅反,则不复(4)也。”(《论语·述而第七》)...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当老师成为课堂的观察者,当儿童立场成为课堂的主体,当小组合作成为了英语课堂的常态,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 ...

  •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得不到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P2023-158-794-06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tan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