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经常会有人提供一些择偶筛选标准,其中最常见的一类说法是“判断一个人有没有教养,你就看他如何对待餐馆服务员,公司里的保洁阿姨,如果永远不端架子,就说明他懂得尊重人有教养”。
但是很可惜,这种说法把大概率事件当成必然发生的事件,犯了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的确,一个有教养的人他们对待任何人都一副谦谦君子的样子,但是反过来就不一定成立了。比如我能想到的就有一下几种情况:
1.纯粹是装好人。在自己喜欢的异性面前表现的温润如玉,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只要稍微克制一下自己的冲动,就能留下一个好印象,收益显然大于成本。而且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过伪装撒谎这一行为,小时候用没带作业来掩盖没写作业的事实,大了会用身体不舒服来遮掩工作没激情。女生会在自己有好感的男生面前捏造喜好,比如喜欢篮球游戏;男生也会假装很有爱心,对小宠物非常关心。这些都是伪装,谈不上好也说不上坏,但你绝不能以这些表现来轻易判断别人。
2.无利益冲突时很温和,有利益冲突就瞬间变脸。有些人在无关紧要的人面前,你觉得他人很好,情商很高心胸开阔格局大,面对比自己权利地位相差极大之人没有半点鄙视。可要是换个场景,比如面对可能取代自己的职场竞争者,他就会面露狰狞,进行事实扭曲,污蔑对方工作能力。这种两面派简直数不胜数,当一个人抱怨另一个人缺点时,有可能他是在污蔑,也有可能是因为你自己掌握了一定权力和资源导致所有人都对你笑脸相迎。
所以用一件小事来进行判断,是一个效率高,但很容易出错的方法,不总是能接近事实真相。那真正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呢?判断他的行为逻辑。
就拿我自身来举例,我每顿饭都会剩一小部分,经常会有人觉得我浪费,既然吃不下为什么要添那么多饭。但是很抱歉,即便我只盛很少的饭,我还是我行我素。有些人就会觉得我很讨厌,总是浪费饭,不懂节约。那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觉得吃饭并没有给我带来愉悦,相反我甚至会产生吃饭好累好浪费时间的感觉。具体体现在我吃饭是我朋友中最慢的无论是小学还是现在已经工作,并且一到周末我的饭点就会比平常延后一两个小时,并不是因为我起床晚,而是因为我可以选择晚一点吃。
我也不是没尝试过进行光盘行动,但真的很心累,我需要动用意志力去命令我进行这种行为。你知道的,靠意志力坚持一般都做不长久。我羡慕那些对美食抱有极大兴趣,不吃最后一口会生气的人。他们的欲望是如此炽烈,而我却处于低欲望状态,没有活力。所以为了反抗这个世界,为了表达我对人类要进食这一行为的不满,我要剩下一部分饭,来彰显我的权力,表达我的态度。
是不是经我这么一说,你不但加深了对我的了解消解了对我的指责,并且反而生出宽容之心呢?是的,当你能理解对方行为逻辑时,表面好坏的重要性会被削弱,更重要的是他这种人你能不能接受。
而要想深刻了解对方的行为逻辑,那就是个水磨工夫,追求效率是行不通的。这里面会有幻想的破灭,比如你看到他对待小孩子具有极大耐心,以为他是个好人,后面才了解到他是个恋童癖,之所以有耐心,是因为这样作案时成功率更高;也会有宽容的产生,比如电视剧中俗套剧情,扣扣索索的人是为了攒钱捐给贫苦地区学生,供他们学费。
在人际关系中少扯什么性格分类,人与人就是不一样的,你不花时间,你就一定不了解对方,所做的判断也就会非常肤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