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愈发严重,整个人昏昏沉沉,咳嗽,眼泪鼻涕一起来,嗓子里好像要燃起来。学校的工作,一个萝卜一个坑,我不去就得给别人添负担。硬扛着去学校。
刚到教室里,好几个孩子告诉我嗓子不舒服。马上清点了一下不舒服的人数,上报学校。学校医务室马上派老师过来,逐一考体温、询问症状。
“不用担心,应该都是运动会太过于兴奋,加上天气炎热,引发咽喉不适。持续观察。如果有孩子发烧,就需要联系家长送医院。目前都没有发烧。”
今天只有一节语文课,就这么泡汤了。心疼我的语文课时间,更心疼娃娃们的身体。身体第一,在我这里,绝对不是一句空话。我常常和家长们沟通,要吃好饭,做足运动,晚上天大的事情,睡觉第一。只要孩子生病,感觉看医生、好好在家休息,不可带病坚持。(这一点我今天做了坏榜样。)
改作业,看文件,弄资料。一个上午结束了。下午开一个线下会,开一个线上会,就到了托管时间。走进教室的那一刻,一股熟悉的浮躁扑面而来。早上整整齐齐的桌椅,干干净净的地板被搞得乱七八糟。
在教室里守了娃娃们三周,原以为他们已经养成了好习惯。今天下午吃水果,我没有去教室,居然搞得到处都是水果皮。说明21天,未必能够养成一个好习惯。
哑着嗓子给孩子们一顿批评,小朋友们大气不敢出,很快把教室里弄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要是日常,我肯定会循循善诱,请他们自己辨析行为,从中学到东西。今天我没有精力,也没有时间跟他们慢慢磨。有些时候,班级也需要“疾风骤雨”般的管理。尤其是常规,常常遵守的规定,应该成为习惯的一部分,而不是要老师时时刻刻守着。这一届的娃娃,确实顽皮,规则意识弱,倾听他人的习惯不够,老是喜欢表现自己,叽叽喳喳说个不停,随手丢东西的习惯屡教不改。
晚上到家七点半,网师的课程已经开始。一边听课一边吃饭,幸亏把妈妈叫过来两天,否则忙得连饭都吃不上。八点到九点开了课题会,继续听网师课程。
低段识字教学,要摒弃那种枯燥的记忆,从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四个核心素养目标出发,设计整个单元的教学,利用字理识字、图画识字、音韵识字、生活识字等多种方法,将识字教学指向理解。《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成为讲课老师的理论背景,落实到每一单元,每一个识字活动,每一份表现性任务,每一次过程性评价中。
理论离开实践,犹如空头支票。实践没有理论,教师很容易就在原地打转,无法形成可迁移的教学能力和策略,也就没有真正的理解教育教学。
总而言之,有理论指导,才会产生真正的“理解”教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