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拜读于永正老师的《我怎样教语文》一书,感慨颇多,就把一些比较经典的案例摘录下来留存。
案例一:全国著名特级老师霍老师在谈到词语教学时说,不要机械释义、说教。要把字形和字义结合起来,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记忆、理解。
霍老师在教“聪明”一词时,他对小朋友说:“我出四个谜语,看看谁聪明,能猜出来。第一个是: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粒黑葡萄(眼睛)。第二个是:左一片,右一片,隔个山头看不见(耳朵)。第三个是:红门楼,白门楼,里面坐个嘻嘻孩(嘴)。第四个是:小孩住高楼,看不见摸不着,一出来就不得了(脑子)。”小朋友猜出来以后,他说:“人有四件宝,耳朵(板书‘耳’),眼睛(板书‘丷’),口(板书‘口’)和心(板书‘心’)。这就组成了一个‘聪’字。”他指着“聪”字说:“多用耳,多用眼,多用口,多用心,一次不行,要要日日用(板书‘日’),月月用(板书‘月’),于是组成了个‘明’字。”他指着黑板上的两个字说:“这样才能聪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