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年底帮人总结,每帮一次,对自己的都是一场历练。
不总结不行,那边等着要,还催得紧。总结吧,好像又没什么好说的,除了琐碎还是琐碎。最可恨的是,有的地方喜欢看数据,要指标,定字数,好像要真的要真抓实干一样。
实际上,总结和元旦同行,也大多和元旦一样,不管是好是坏,总归是要过去的。事实也是如此,不管你总结得好,还是总结得一般,甚至是平铺直叙,都不影响过关斩将。更多的时候不是看总结。
看你顺眼的,就算是平铺直叙,也会夸你直抒胸臆,没有套话、废话。看你不顺眼的,就算总结得再好,也会说你辞藻浮华,不干实事,热衷卖弄。总之,总结是要慎重,却也不单单在于总结本身。
多年前就知道,一个人行或者不行,不完全取决于自己。自己行不行,关键看贵人觉得你行不行。贵人觉得你行,也得看贵人行不行。如果都行,就算你不太行,那也不得不行。
如果都不行,就算你再行,就算群众基础再好,那大概率也不那么行。
我们必须要搞清楚一个事实:人在职场,主打一个综合实力。这综合实力可谓是包罗万象,缺一不可。可以有弱项,那就必须用强项来填补。
如果只剩能干这一项,那就好好干。因为即使是最努力的那种干,也可能只是达到一个平均分。因为你所谓的能干,只是多种能干中的其中一种。放在学生阶段,那就叫偏科。对于偏科严重的人来说,即使考满分,平均分也很稀忽松。
能喝酒,善交际,好霍搅,能铲事,这些都是能干的一种表现。不管看惯看不惯,这些能力都不容忽视。负责一点讲,越是看不惯,越不容忽视。
一个组织,一个单位,和一个家庭一模一样,从来不是一种人可解决所有问题的。客观上说,缺了什么样的人都玩不转。
作为其中的一员,或许都会觉得自己付出得多。但作为家长来说,只是维护这个家庭的稳定而已。该喝酒的时候有人上,该交际的时候有人上,该霍搅的时候有人上,该铲事的时候有人上,该干活的时候有人上。
当然,一专多能更好。如果没有一专多能的多面手,那就得各种人都有,又或者是各有侧重。这就是现实。不管看惯看不惯,这就是血淋淋的现实。
你大可以总结你做了多少事,而有的人总不能说喝了多少顿大酒,或者说搞了多少次交际,又或者说铲了多少事。有的事能说,有的事不能说。你看见或者看不见,不见得就是事实本身。
所以也不用叫苦叫屈,比我们苦的、屈的多了去了。到了总结的时候,把能说的尽量说清楚,把不能说的隐晦地说两句,意思到了,也就行了。
是人心里都有一杆秤。你走进了他的视线,秤就会倾斜一点。如果走不进去,秤永远倾斜于别人那一边。
别怪秤不公平。新的一年开始了,路要靠自己走,事分怎么干,公平不公平,全靠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