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诗以意为主人,以词为奴婢
四十六、苏杭双才
【原话】余每下苏、杭,必采诗归,以壮行色,性之所耽,老而愈笃。近有闻风而来,且受业者。蒋莘,字于野,年才十九。《游古寺》云:“山外野僧家,孤龛半落霞。磬声流树杪,铃语绕檐牙。波静鱼游镜,香消佛散花。我来无别事,应许问楞枷。”《山行》云:“村古藤为瓦,溪幽树作桥。”《佛手》云:“天下援非易,杨枝洒未忘。有心擎法界,弹指过秋光。”《表忠观》云:“铁券已分唐土地,玺书曾奉宋春秋。”皆妙。其弟名蔚,字起霞,年才十六。《落梅曲》云:“一树幽花世外姿,依依水浅月斜时。无端玉骨飘零甚,不怨东风恰怨谁?”“神山昨梦夜逡巡,花底闻吹紫玉声。三叩素扉人不见,满庭残雪落无声。”《咏王半山》云:“竟使红羊成小劫,几同白马害群贤。”《偶成》云:“细雨一帘飞燕子,春寒几日又花朝。”两昆季皆未易才也。起霞爱赵云松诗,题七古一章,奇横谲诡,惜篇长,不能备录,为录稿寄与云松。
[译文]我每次去苏、杭,一定收集当地诗歌才回转,这也算是壮行色,因为性情所决定,到老年更是如此。最近有听到我的名声,上门求学受教的。其中蒋莘,字于野,才十九岁,《游古寺》诗道:“山外头有僧庙,那孤立的佛龛已落了一半红漆。风铃声声回荡于树林间,萦绕高挑的檐牙不绝。水波平如镜面,鱼就在眼底,香消尽宛如佛散过花后一样清香。我此来别无他事,只为问楞伽径。”《山行》写道:“老村中古藤遍屋背,几可代瓦,深溪幽静,大树横亘两岸,可以做桥。”《佛手》诗:“出手援救天下本非易来,但仍不忘杨枝洒露。有心于法境,弹指处过了秋光。”《表忠观》诗:“铁券上分得有唐朝封地,玺书送与赵家,又开始了宋朝历史。”都堪称妙。
蒋莘的弟弟名蔚,字起霞,才十六岁,他的《落梅曲》道:“那一树的花开得幽静,有世外的仙姿芳骨。轻柔地立于水边,月影正斜。没来由只怨东风吹凋零了那玉骨。”“昨夜神山夜起巡视徘徊,在花底听见有吹奏紫玉管的乐音。再三叩打那素白的门扉却不见人迹,唯有一庭残雪无声飘落。”《咏王半山》:“王安石使国家蒙受红羊劫难,离经背道的学说使众贤才几乎遭到残害。”《偶成》:“细雨如帘,燕子在其中翻飞;几天春寒料峭,过后又是花期。”两兄弟都是非同一般的人オ。
蒋起霞喜欢赵云松的诗,曾题过一章七古。风格奇谲纵横,可惜篇幅太长,不能详录在这里,我已将录稿寄给了赵云松。
[笔记] 袁枚老先生在这里,记录了两年少的诗词佳句。
余每下苏、杭,必采诗归,以壮行色,性之所耽,老而愈笃。
近有闻风而来,且受业者。
蒋莘,字于野,年才十九。
《游古寺》云:“山外野僧家,孤龛半落霞。磬声流树杪,铃语绕檐牙。波静鱼游镜,香消佛散花。我来无别事,应许问楞枷。”
《山行》云:“村古藤为瓦,溪幽树作桥。”
《佛手》云:“天下援非易,杨枝洒未忘。有心擎法界,弹指过秋光。”
《表忠观》云:“铁券已分唐土地,玺书曾奉宋春秋。”
皆妙。
其弟名蔚,字起霞,年才十六。
《落梅曲》云:“一树幽花世外姿,依依水浅月斜时。无端玉骨飘零甚,不怨东风恰怨谁?”
“神山昨梦夜逡巡,花底闻吹紫玉声。三叩素扉人不见,满庭残雪落无声。”
《咏王半山》云:“竟使红羊成小劫,几同白马害群贤。”
《偶成》云:“细雨一帘飞燕子,春寒几日又花朝。”
两昆季皆未易才也。
起霞爱赵云松诗,题七古一章,奇横谲诡,惜篇长,不能备录,为录稿寄与云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