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看过一篇文章,关于如何辨别自己是内向还是外向人,标准是:当自己情绪低落时,更能够从独处中吸取力量,还是需要到人群中才更能吸取力量。根据此条标准,我想,年轻时,我应该是外向人,中年时,我是内向人,老年还未知。
年轻时,总想融入人群,唯恐自己落在人群之外。于是在大学参加社团活动,四处找兼职工作,渴望认识更多的朋友。曾以为,朋友多,我就会更强大。
于是,朋友多了,但是随之而来的是能量的无限消耗。与朋友们嬉笑打骂,与好友怀揣小心思,不慎口出恶言后,又流泪主动示好,相伴去教室自习,为彼此取得的成绩欢呼雀跃,这都是年轻时我干过的事,那时的精力好像怎么用都用不完。
毕业了,大家飘落到五湖四海,各自的生活鲜有交集。曾经信誓旦旦的友谊,随着时空的转移,逐渐怠慢了,断线了,终于很难再拾回那份同窗情谊了。
刚开始工作,好友间还会经常互通电话,彼此倾诉思念,回忆往昔一起经历的事,没心没肺的挖苦取闹一番。逐渐的,工作与同事,和往日的大学姐妹相比,似乎越来越重要了,因为工作是饭碗,而同事是我们一天中,除了睡觉之外,相处时间最多的人。于是,同学情就此慢慢放下了,而同事情注定是功利的、短暂的。
于是乎,我一路往前走,朋友也随之散落一地。很是无奈,但这就是生活。
工作后的很多时候,其实是我主动选择离开了一些朋友,因为我不想再进行无效社交了,哪怕这些人曾经和我非常要好。圈子不同,关注点不同,价值观也出现分裂,这其中当然没有谁好谁不好,只是大家的选择不同而已。
不想勉强彼此,于是选择了主动隔绝,并祝福彼此都心得所愿。当然,随之失去的是我们之间曾经的亲密。
中年了,有一点点情绪波动都会觉得累,想当年,年轻时谈个恋爱都想搞的轰轰烈烈的,现在究竟是成熟了?还是成熟了?应该是的,成熟是中年特征之一吧。
人当然还是需要朋友的,只是人到中年,我更想要的是和自己三观一致的人:心怀善良,追求上进,生活态度积极乐观,对自己的一切愿意负全责的人。因为这样,相处起来不累人;因为这样,彼此明白如何才能更好的支持到对方;因为生命有限,我想把有限的生命浪费在欣赏的人身上。“真正的好朋友”注定只能是几个,足矣。
我不是鼓励人都离开自己的好友圈,我明白离开一段亲密关系有多痛,而是我认为,人越成熟,就越有机会找到与自己更合拍的人。因为你明白了:「你真心想要什么,你愿意舍弃什么」。这是大智慧。
曾经我也会为失去某段友谊而暗自神伤,现在,我明白了,朋友的本质就是有聚有散,我们都是彼此生活中的匆匆过客。每个人都在追求着自己心目中想要的生活。所以,合得来,则相聚一起,缘尽了,就分散各地。而我要做的是面对现实,积极成长,过好自己的生活。
我是内向还是外向,不重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对得起上天赐予我的每一天的生命,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不怀愧疚,这是我想要的生活。
日更35/100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