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条安徽亳州一中8名同学放弃清华北大改上其他大学的新闻在网上热炒,虽然引来了不少质疑声,但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了非常积极的一面,无论是学校方面还是家长学生方面,面对高考志愿填报,都在回归理性。
首先从学校方面来说,一直以来,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社会,大多以考上清华北大多少人来评价学校的办学质量,而学校学生大面积的升学情况,却很少有人去关注。为了满足考核评价的需要,满足社会的关注,学校拼了命的培养尖子生,考北大清华,分数出来后,想方设法做学生工作报考北大清华,提高学校的声誉。很多教育部门、学校还为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设立了奖励基金。在学校的耸踊下,不可否认的有部分学生违心的上了北大清华,却没有找到心仪的专业。
在亳州一中校长谢启平看来,是时候转换思考方式了。“在尊重学生意愿面前,学校不能为了评比、为了声誉、为了附和大众,用感恩母校的方式来‘绑架’学生填报志愿”。谢校长的认识和举措,着实让人耳目一新,值得点赞。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学生高考志愿、人生专业职业的选择上,作为学校,到底应该为了学校还是还是为了学生?谢校长以及亳州一中无疑用实际行动做出了正确的回答,那就是尊重学生,尊重个性。
第二,从家长和学生角度来说。人生三大幸之一就是找了个工作是自己的兴趣爱好,兴趣一爱好一特长一专业一职业,形成了一个良性发展的链条。一个人适合学什么专业,从事什么职业,就藏在天赋当中,就是人生的方向,能够激发出最大的动力,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在报高考志愿过程中,除了高分段学生,其他的无论分数多高,都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问题,是选择学校还是选择专业?选择高一层次的学校,可能最好、最喜欢的专业沾不上边,很有可能会录取到一般的专业,特别是自己并不喜欢。但是为了选择学校,特别是211、985,就必须放弃喜欢的专业。如果是为了专业,发展自己的特长,那就要降一个层次选择学校,选到自己最喜欢学校的最好专业。从长远来看,从人的发展来看,专业方向就是职业方向,就是人生的方向,最能够发挥出人的潜能,创造最大的成就,实现最大的价值。
但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专业导向还没有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如我们的艺体人才,只有极少一部分凭天赋从小去发展,后来成为专业职业。更多的则是初中毕业凭着文化课考不上高中,靠艺体特长进入高中,后来进入大学。还有一部分是在高中三年级,因文化课成绩不理想,通过艺体途径考入大学。而真正具有艺体天赋和特长,文化课成绩又好的学生才是最好的艺体人才,最有希望成名成家,但非常遗憾的是这部分学生极少有去选择艺体专业的,无形中大大降低了艺体人才整体水平,这就是我们的现状。
“高中生已经有了明确的生涯规划意识,对于他们将要从事的职业有着冷静的思考和坚定的追求,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学校骄傲和自豪的事”。谢启平说,这恰恰证明了学校不仅教会了他们知识、能力、素养等,还教会了他们清晰规划未来的能力。除了尊重他们的选择外,学校更多的是祝福和自豪。
谢校长的一番话,非常令人振奋和欣慰。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都在变,向着人性的、科学的、正确的发展方向、办学方向转变。创造适合的教育,选择适合的专业,正逐步成为学校和学生的共识。到底是为了学校还是为了学生?是选择学校还是选择专业?亳州一中用实际行动做出了最好的回答,在全社会做出了示范,说到底,这是教育的回归,理性的回归,人性的回归。是时候转换思考方式了,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家长、学生。(2019年8月25日)
网友评论